中國石化可以開設便利店!
郵政可以開設生鮮零售!
那么公交車站,除了停放公交車,還能干什么?
自去年3月以來,北京公交大膽“跨界”,借用場站邊角地,一輛輛公交驛站,為市民提供果蔬、主食、食品飲料采購。
主打一個市民生活缺什么,公交便民服務就補什么,最大限度補齊社區短板,提升“最后一公里”民生服務水平。
01
補齊社區服務短板
早上7點,柳芳公交場站北側,一輛滿載瓜果蔬菜的“公交車”前人頭攢動,售賣車頂部立著“公交便民驛?!钡呐谱?。
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公交系統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市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然而,北京公交大膽地“跨界”,不僅僅局限于運輸功能,而是將其場站邊角地利用起來,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路旁停駐的一輛公交車搖身一變,成為一處“生鮮商超”。
北京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梳理并利用北京市公交場站邊角資源,以公交場站為支撐,以移動便民車為主體,建設公益性質的便民服務棧點。每個棧點選位均經過前期考察測算,選取社區集中、交通便利、周邊缺少便民服務的區域作為棧點,形成便民、宜居、公共交通協同發展的社區服務模式。
在選址方面,每個棧點都經過精心選擇,通過合理規劃和設計,這充分利用了場站邊角的空間,確保場站的正常運營不受影響。
在布設方面,公交便民驛棧注重與市民的互動和便利。售賣車一側面對路邊行人,一側面對公交場站,這種布設方式既能輻射周邊社區居民,也不會占用步道通行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驛棧采用改裝而成的車輛,而不是現役公交車輛,實現了報廢車輛的再利用。
以柳芳公交場站北側便民驛棧為例。驛棧為圓心,向南,緊鄰柳芳公交總站,來往車次頻繁;向東,不足百米便是地鐵站,人流量大;再向外擴,1公里內輻射5個大型社區的上萬戶居民,還有學校、醫院分布其間。
優越的地理位置,既方便了市民,也保證了客流。
在傳統的社區商業服務中,市民常常需要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超市或者菜市場購物。而現在,這些驛棧的出現將便利直接帶到了市民的身邊。
無論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還是在鄰里小區附近,市民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采購。不僅減少了市民購物的時間成本,更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
同時秉承“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力求最大限度補齊社區短板,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有市民表示,下班順路到驛棧買菜真是太方便了。不僅公交這塊招牌讓市民信任,菜品豐富、價格親民,也受到市民歡迎。
02
價格優勢明顯
為什么那么多人會選擇公交驛棧-最主要的還是便宜
一方面,低成本是公交驛棧價低的核心前提。
利用公交場站邊角地帶的空余空間,結合對廢棄公交車的改造,成功省去了一家實體店開店時不可避免的高昂店鋪租金。通過充分利用這些閑置資源,公交驛棧有效降低了初始投資成本。
另一方面,公交驛棧屬于公益性質,采取公交公司和專業第三方合作的模式。通過前者的場站資源與后者的供應鏈資源相互疊加,形成了一種互利共贏的關系。
這種合作不僅有效地降低了公交驛棧的租金成本壓力,還使得公交驛棧得以將銷售的商品價格維持在比市場價低10%—20%的水平,從而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在今年的春節期間,北京柳芳、馬官營、南湖渠等多個棧點不僅保持營業不打烊的態勢,而且以供應穩定、價格不上漲的特點,成為市民們信賴的購物選擇。從2月10日到17日這段時間內,便民驛棧的客流量高達超過1.6萬人次,展現出其在社區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公交公司跨界經營,涉足新業態,隨著越來越多的公交車變身為“小商超”,那么這種新型經營模式的可持續性及其未來發展方向如何?
確保這種業態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面對諸多挑戰。首先是如何有效管理“小商超”業務,確保食品質量和安全,維護公共秩序,以及保證乘客正常乘車秩序的問題。
其次是如何與傳統的客運服務相互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未來,公交便民驛棧將致力于拓展其服務范圍,探索引入更多多樣化的便民服務,包括但不限于餐飲、咖啡等,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服務。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