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商超賣場也曾意氣風發占盡風口;時至今日,英雄遲暮之態卻也難掩蕭瑟。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從票證年代的“三尺柜臺”到開架自選的零售百貨,從物資匱乏的歲月,到商品琳瑯滿目,在我國零售業的發展進程中,商超賣場自始至終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中國商超賣場的發展是中國流通領域一場真正的變革。承載了幾代人的購物重心,也寄托了幾代人的節慶喜樂。
但隨著近十年來移動互聯網與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購物方式已然從線下轉移至了線上。同時,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即時零售的觸手已向線下延伸,更是縮短了消費者買東西的時間,消費者能以最便捷的方式,甚至更優惠的價格買到和商超賣場一樣的商品。事實證明,種種新零售業態的產生正不斷蠶食著線下商超僅存的流量,加上疫情的反復,線下營業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如今的商超盡顯疲態。
商超賣場盡顯疲態
“關店潮”成熱詞
從已上市的商超企業去年財報中也尤能體現,虧損仍是各家的主要困境。據相關零售研究中心梳理上市商超去年三季報顯示,13家上市商超企業中,有6家營收同比下滑,7家出現虧損。以永輝超市為例,就去年前三個季度,永輝超市的歸母凈利潤虧損已達到了8.87億元;而今年年中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20.27億元(約57.5億美元),同比下降13.76%。而蘇寧易購發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營收為340.4億元(約46.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72億元下降8.52%。上半年凈虧19.3億元。
不難看出,商超上市企業的年中大考,仍是“喜憂參半”。相比去年超過7成虧損,今年上半年永輝超市、中百集團等迎來發展的“春天”,實現扭虧為盈;而聯華超市、步步高、人人樂等依然處于“寒冬”中,虧損還在繼續。
雖然今年商超市場面臨不小的挑戰,但整個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仍在持續向好。相關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2%;按零售業態分,限額以上實體店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1%,其中便利店、百貨店和專業店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8.2%、9.8%和5.4%。那么,在消費升級、消費結構不斷變化之下,商超未來的路在何方?
至于今天傳統商超的“關店潮”,主要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首先,是經營模式太過“老套”。就目前傳統線下商超所舉辦的一些促銷活動來看,顯然已無法吸引消費者。與此同時,在進貨方面,傳統商超又存在卡扣供貨商點數的現象,這其實在無形中推高了進貨價,從而導致售價無優勢,利潤被壓縮。
其次,是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一般而言,賣場的租期在10年~20年之間,而經歷了超市行業黃金20年的賣場,租約正逐步到期。但是現在市中心、核心商圈的租金大幅飆升,若想要續約,租金相比十幾年前至少貴了3~5倍。而且隨著人力資源、物流配送等成本的上漲,傳統商超百貨的生存空間不斷被蠶食。因此,在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對于某些店鋪來說,關店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最后,是電商平臺的紛紛入場。如今的零售市場,已被各大電商平臺所具有的強大物流體系及渠道等優勢所占據,通過即時零售這一方式,所實現的網上采購“半日達”“次日達”等,更符合如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商超的發展。
綜合來看,無論是由于消費者線上消費偏好的發展如火如荼,還是線下折扣店遍地開花,亦或是線下門店綜合成本的日益提高,最終導致了商超賣場迎來了更多新的挑戰。
零售折扣店的爆發
加速了商超賣場的格局重構
憑借低價殺手锏,折扣店的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勢。
一方面,折扣店發展初具規模。目前,好特賣、嗨特購、奧特樂等企業,門店數都已達到上百家,并且開啟了跨區域擴張。誕生稍早的本土硬折扣連鎖樂爾樂,年銷售規模已經達到400億元。作為折扣店業態的一種,量販零食店賽道甚至不乏千家規模企業。
另一方面,折扣業態對于傳統零售企業的沖擊已經顯現。有超市從業者表示,周邊一家新開的折扣店能夠導致超市門店休閑零食銷售下滑超過20%。便利店水飲等品類的銷售也受到一定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折扣店正處在增長階段。根據公開信息,今年下半年,好特賣規劃每月新開50家門店,預計覆蓋城市從32個增加至100個。奧特樂計劃今年新開200家門店。僅傳統商超中,去年至今就有物美、冠超市、新樂超市等布局于此。
國內折扣店的出現集中在2020年之后。目前主要呈現出三種形態,其一是以臨期尾貨銷售為主的軟折扣店,代表企業為好特賣、嗨特購等;其二是以條馬批發部、奧特樂、京小盒為代表的硬折扣店;其三則是以零食很忙、零食有鳴等代表的量販零食店。
折扣店是零售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強調低成本運營與極致性價比的業態,相較于傳統商超,模式本身具備先進性。歐美等國零售發展經驗也證實了,經濟下行周期中折扣店擁有確定的生存空間。因此,多數零售從業者看好這一業態在國內的發展。無界創新資本創始合伙人蔡景鐘就判斷:“折扣店在未來會取代傳統商超企業?!?/span>
商超賣場的未來仍可期
在這種面臨考驗與洗牌的市場消費背景下,不少商超上市企業紛紛試水新業態,比如中百集團試點“小百零食鋪”折扣店 ,打造“中百芊爽”低脂健康餐食品牌;家家悅開設首家零食店“悅記·好零食”;紅旗連鎖推出“黃果蘭”精選超市。不僅如此,天虹股份設立營銷中心來統籌全國范圍的營銷策略,成功推出“517吃貨節”這一全新的品牌活動,促使全渠道銷售同比大增……這一系列舉措,釋放出商超市場積極需求變革和突破的信號。
從整個市場環境來看,多地密集出臺一系列促銷費政策舉措,將進一步助力商超市場復蘇。尤其是“大力發展即時零售,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下,對下沉市場的不斷發力,也為商超賣場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
綜合來看,目前,一些商超已開始轉型試水會員店、社區店等新業態。如華潤萬家推出以家庭為中心,輻射5~10分鐘步行范圍內的社區店業態萬家LiFE;大潤發新開“M會員商店”。家樂福、永輝也曾試圖將大賣場升級改造為會員店、倉儲店,但家樂福如今只開出4家會員店,關閉2家,永輝倉儲店僅開業一年,便停業。
事實上,會員超市的經營邏輯與傳統商超不同。首先,會員超市因為不是靠商品差價來盈利,而是靠會員費,因此就要將商品的性價比做到極致。其次,會員超市創新能力要強,要有差異化競爭,有自有品牌和自己獨特的產品。再次,會員超市的選址一般較偏僻,因此還要做好營銷。對于傳統商超來說,其在幾十年發展中形成的經營模式和邏輯,也并非能夠在一朝一夕之間轉變。
此外,今年5月,阿里巴巴在財報中也透露,盒馬將在未來6個月里啟動上市,這對其盈利能力有不低的要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盒馬CEO侯毅的計劃是,用“折扣店的模式”來經營盒馬鮮生大店——既保持過去盒馬鮮生“品質感”的標簽,同時考慮到低迷的消費需求,給中產家庭用戶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他表示,要做到盒馬鮮生轉型折扣店模式,“垂直供應鏈”“極致的運營成本”和“差異化商品運作”必須三駕馬車齊驅,缺一不可。
總之,在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和電商以及折扣店模式的沖擊下,傳統超市也在積極探索創新和求變的方法,以尋找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零售企業加入新業態的探索中,同時,隨著多項舉措“遍地開花”,傳統商超賣場或將邁入增長新階段。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