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論今年飲品界的頂流,無糖茶無疑占有一席之地。從席卷便利店、商超零售柜,頻繁登錄LED廣告牌,到無論名氣規模各界品牌紛紛涌入,無糖茶最近在線上線下刷足了存在感。
近年來無糖茶飲市場蓬勃發展,銷售額節節攀升。億歐智庫發布的《2023中國無糖茶飲行業白皮書》(后稱“《白皮書》”)顯示,無糖茶飲料自2017年以來就保持增長趨勢,2022年無糖茶增速為7.9%,遠高于含糖茶;預計2022~2027年無糖茶飲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0.2%,市場規模即將達百億;未來五年,中國茶飲市場將進入無糖茶飲高速增長,全面爆發的時期。
健康潮來襲
無糖茶飲品類大爆發
中國無糖茶飲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上世紀末三得利就攜烏龍茶打開了中國無糖茶飲市場,但彼時國內市場剛剛完全開放不久,國人正對“甜蜜素”等帶有濃醇厚甜味的茶飲情有獨鐘。主打健康清新、保留了更多原始茶香的無糖烏龍茶表現慘淡。
伴隨我國經濟的崛起,物質供應早已由短缺轉向富足,消費者對飲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糖風、健康風、輕飲食等觀念的流行,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目光轉向無糖飲品。從碳酸飲料到氣泡水,無糖風終于刮向了茶飲賽道。
而在今年,無糖茶賽道終于迎來井噴式爆發。八馬茶業方面表示,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關注增加,推動消費理念、消費需求、消費場域進化與迭代,使無糖茶飲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20余品牌推出超40款無糖茶新品,這其中既有三得利、康師傅、農夫山泉、王老吉等長久布局深耕茶飲賽道的老字號,也不乏看好無糖茶發展前景前來分羹的八馬純茶、元氣森林、喜茶等新興茶飲品牌。更有甚者,還有青島啤酒、伊利、可口可樂、銀鷺等大佬跨界入局。
其中,伊利集團宣布推出伊刻活泉現泡茶。據伊利方有關負責人介紹,旋蓋式現泡茶采用茶水分離式鎖鮮蓋,實現茶水分離,瓶蓋隔光隔氧,封存凍干茶粉,消費者在飲用前右旋瓶蓋,輕輕一擰,茶粉落下3秒即溶,就可得到一瓶新鮮的現泡茶。伊刻活泉方面將其視為擁抱茶飲新風口,探索產業融合的創新之舉。記者發現,伊刻活泉現泡茶還是行業首款配料表只有茶和天然礦泉水的即飲茶產品,0糖0脂0卡,真正做到了配料表簡單清潔。
青島啤酒則將目光瞄準在大麥賽道。其旗下優活家大麥茶,精選進口二棱大麥和六棱大麥,輔之青島啤酒制麥工藝,麥香優雅,清新爽口,主打“拒絕油膩,盡享輕盈”。
口味全升級
花果香舒緩苦澀味
從“隔夜的冷茶水”“寡淡”“只加了一葉茶葉的礦泉水”的吐槽到“茉莉花茶yyds”“我把它們當水喝”“青柑普洱我的續命水”的認同,東方樹葉用20余年的時間為無糖茶打了一場翻身仗。
正如咖啡曾因酸苦的口味被戲稱為“涮鍋水”,比中藥還難喝一樣,無糖茶在推出之初也因帶有純茶特有的苦澀味而被消費者拒之門外。據《白皮書》,消費者對無糖茶口味最看重的訴求就是茶味清甜有回甘,其次則是茶香/花香濃郁、香氣足,此外,六成多消費者希望無糖茶飲口味清爽不苦澀。
據了解,純茶茶湯大部分的苦味來自于咖啡堿,澀味來自于茶多酚。而要想減少茶葉的苦澀味,則可以從調味及中和咖啡堿、茶多酚兩方面考慮。
調味方面,記者發現,近期發布的無糖茶新品大多會用花香、果香調節純茶的口感?;ㄏ惴矫?,茉莉、梔子、玫瑰、山茶花等風味較為常見,此外還有洛神花、金銀花等口味。果香中最受歡迎的包括檸檬、桃子、荔枝、青梅、柑橘等。
此外,一些無糖茶還會加入薄荷、荷葉等清新植物,如麟瓏茶室推出的“玫瑰荷葉輕茶”,就在茶中融入荷葉的草本清香;達能的新品“植粹”草本花果茶味飲料,也使用了多種茶和花——馬黛茶風味還添加了薄荷,洛神花風味還添加了接骨木莓、藍莓。
花果自帶的清香清爽既恰好壓住了純茶的苦澀,又不至于太過馥郁而喧賓奪主掩蓋原茶的本味。
對于未添加花果香的茶葉,品牌則通過改善工藝或者精選茶葉來還原茶本味。新消費品牌斐素,采用將整片茶葉放入瓶中的差異化形式,保證茶的新鮮屬性。通過HPP超高壓滅菌技術,用接近6000倍大氣壓的壓強,將茶葉中的香氣及營養成分通過高壓釋放,全程低溫冷泡。丘里無糖茶則主打健康時尚,其鐵觀音、大紅袍無糖系列茶飲,選用武夷山大紅袍、安溪鐵觀音,原茶泡制,不添加茶粉,入口醇香。
場景覆蓋廣
無糖茶成白水平替
作為傳統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多項研究顯示,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咖啡堿、茶多糖等物質,長期飲茶可有助于預防和緩解心腦血管疾病等益處。對青少年、成年人而言,茶水可替代部分白開水,與其長期攝取含糖飲料不如喝茶。
早在2020年召開的中國互聯網藝術大會茶文化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主任高鍵就指出,在一項幾年前的調查中,上海平均25%的青少年每天都要喝含糖飲料。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也就此呼吁,應從小培養青少年清淡而健康的口味,降低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以無糖茶代替含糖飲料。
與瓶裝水相差不多的價格因素,也讓消費者更傾向以茶代水?!盁o糖茶是一個品類紅利。不管是經銷商、渠道終端還是消費者,對無糖茶的需求都在增長,這個品類中競爭的品牌又不多,大的品牌就是‘東方樹葉’‘三得利’,年輕群體天然喜歡嘗鮮,5塊錢大家不需要考慮很久,容易馬上買單,轉化率很高。我們偶爾還會搞一些活動,比如第二瓶半價,第二瓶一元的嘗鮮活動,通過這樣的促銷拉新。等到他們對這個品牌有認知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弊尣鑴撌既耸媪x如此表示。
在小紅書、豆瓣等推廣平臺,不愛喝寡淡白水的用戶分享著自己的無糖茶平替方案,甚至還有博主根據各類人群的不同需要,推出了針對性解決辦法。
如具有美容護膚需求的人群可選擇以東方樹葉茉莉花茶代水,渴求減脂的群體可以通過飲用三得利無糖烏龍茶幫助分解體內脂肪,而元氣森林的纖茶玉米須茶則可以幫助熬夜上班族去除臉部水腫。
口味上有所改進,負擔上卻在減重。在越來越卷、越來越拼品質的無糖茶賽道,0香精0添加劑已是基本操作,0糖0脂肪0熱量也幾乎成為標配,而為了讓消費者可以更好代水,部分企業還推出了0咖啡因進階版本,解鎖全時段放心喝。
4月,喜茶上線了“空茶”系列玄米大麥飲,在瓶身包裝上除了標明0糖0卡0脂之外,還多了一行:0咖啡因、不添加香精,可以全天飲用,“喝出一身空”。
無獨有偶,元氣森林也上新了一款含有大麥的“麥茶”,它的配料表只有6種成分:水、煎焙大麥、焙烤玉米、烘焙蕎麥、維生素C及碳酸氫鈉。為把“代水”賣點打響,麥茶還將單瓶規格上升至600ml。
大瓶裝也是今年流行的新趨勢。在消費者多年的呼喚下,東方樹葉終于在今年推出了900ml大瓶裝。而更早推出1.25L裝的三得利無糖茉莉烏龍茶與無糖烏龍茶更是因其量大實惠而廣受消費者好評。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此前受多重因素影響,部分群體開始熱衷于囤貨,飲料廠家敏銳地嗅到了這一市場改變,推出大包裝產品也就在情理之中。飲料越賣越大的背后,是消費者對大包裝飲品需求的增加。高端化、中端化、大包裝囤貨和追求性價比成了新的消費趨勢。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稱,企業推出大瓶裝是為了匹配多元化消費場景,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核心需求,并基于消費人群特質,生產出符合消費者核心需求的產品。
正如舒義所言,中國人喝茶講究品鑒,但并不是所有茶都經得起品鑒與推敲的,因為,品茶不僅是品其中的味道,更是對制茶過程中工藝、技術等多方面的全方位評鑒。未來無糖茶想要持續發展,還需要兼顧品質、工藝和技術等多方面。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