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里,如果說食品行業有哪些爆火的詞匯,那么“預制菜”一定是首當其沖!其實預制菜這類產品早些年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名稱不同而已,那時候餐飲渠道會統稱為調理包。而如今進入了C端消費者視野后,為了迎合當代消費者偏好,才產生了“預制菜”這一概念。
此后,預制菜產業一躍成為多地發展熱點,各地也相繼出臺了相關預制菜團體標準,為預制菜產業發展助力。就預制菜產業發展特點看,既符合當前人們生活餐飲簡便、快捷、安全的生活需求,也符合人們從吃飽到吃好、吃健康、吃營養的現實需求,具有巨大需求趨勢與市場前景。
由此,也引發了冷凍食品企業、餐飲企業、速食類企業、肉禽農產品加工企業、冷鏈運輸企業,甚至是完全跨界的各行各業都開始發力預制菜賽道。在此行業大背景下,與預制菜關聯性更大的團餐企業也越來越多地開始瞄準預制菜賽道,想要借助這一時代消費風口“起飛”,搶占更多C端消費市場。
只是,在布局之前,我們得知道團餐賽道與預制菜賽道有何不同?團餐企業入局預制菜前景如何?又應該從哪些地方切入?其核心競爭力應該表現在哪些方面?只有搞清楚這些方面,才能有的放矢助力團餐企業贏在預制菜賽道。
團餐企業入局預制菜賽道
需衡量利弊
其實,團餐就是團體用餐的一種餐飲服務形式的簡稱,它是一種群體集中膳食管理的新餐飲模式。其運營模式可大體分為三類:現場制作銷售、半配送并在現場生產銷售、配送已加工制作好的食品。近年來,團餐作為餐飲行業主要細分領域之一,其發展速度遠超傳統餐飲行業。我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擴大,社會化的餐飲業在當今時代的背景下,不斷被創新,團餐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餐飲業的模式。團餐的服務領域主要涵蓋企業、政府事業單位、學校等機構的團體食堂。不過,隨著預制菜風潮的興起,團餐企業也在謀求新的發展思路。
2022年以來,預制菜賽道在B端吸金能力極強,同時C端消費者又青睞有加,增量空間巨大,再加上政府作為推手,很多團餐企業都有做預制菜的想法,但如果企業沒有集約化的生產能力、強有力的產品支撐、穩定的銷售渠道,那無疑在消費市場中是沒有競爭力的。
對此,廣東省團餐配送行業協會秘書長陳翔談到:“團餐企業做預制菜其實并不成熟。從表面上看,其業務和預制菜聯系密切的有兩個點:中央廚房和業務渠道。很多企業認為有工廠和消費者就可以做預制菜,但實際經營上并沒有那么簡單。團餐企業的中央廚房主要用來制作學生餐,它的集體配餐具有產品多樣化、小規模配送等特點,而預制菜工廠是食品加工業的概念,企業的生產能力非常重要,且需要重資產投資,所以目前比較火熱的預制菜企業大部分都是以食品加工業為主體的企業,單單憑借中央廚房優勢,團餐企業則需要謹慎入局?!?/span>
面對今天團餐企業集中布局預制菜賽道的大形勢,對于團餐企業來說無疑是個機會,但基于各個團餐企業自身情況不同,團餐企業更要判斷預制菜是否符合自身發展需求。對此,康喜樂嘉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靜表示:“企業在發展預制菜前要做好利弊權衡工作,例如引進預制菜后銷路是哪里?內銷還是外銷;預制菜建成后可以節省很多人力、物力、財力,但一次性的大量投入企業是否可以承擔相應風險等都是需要團餐企業根據自身情況來仔細權衡考量的?!?/span>
團餐企業該如何提升在
預制菜中的競爭力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廣大團餐企業來說,布局預制菜賽道之前首先要對于目前預制菜賽道中的布局企業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才能夠綜合考量,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
目前,預制菜賽道中主要有以下幾大類企業:第一,從產業鏈源頭來看,正大、圣農等源頭端企業發展禽類預制菜,具有先天的加工優勢;第二,從生產銷售來看,一些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加工能力、市場鏈接能力的食品工廠,如三全、千味央廚,有很多B端大客戶;第三,從渠道或者品牌能力來看,有渠道終端點較多的味知香,也有西貝、廣州酒家等社會餐飲基于自己的品牌去延伸高附加值的預制菜產品。如此看來,即使團餐企業在該賽道有一定的先天優勢,但與之一比卻并不明顯,想要在B端渠道持續深耕開拓,在C端消費市場提升品牌和產品影響力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膳集團創始人李力強認為,團餐企業想要入局預制菜市場,需要構建產業平臺,充分發揮資源互補優勢?!爸猩偶瘓F為入局預制菜市場,在團餐供應鏈方面,開創了云端餐飲供應鏈數字化一站式服務平臺,成立了3個產業園,建設了 5家中央廚房,并以150公里為服務半徑,配置N+城市中心倉及N+區域前置倉,形成一園兩倉的智慧物流模式?!崩盍姳硎尽?/span>
如今很多行業專家都表示,未來的商業競爭就是供應鏈端的競爭。而這句話對于預制菜賽道尤為適用,畢竟更強的供應鏈體系建設不僅能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指數級地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品質力。而對于團餐企業來說,供應鏈建設更是重中之重。
目前,團餐供應鏈發展的趨勢還在整合優化,從原材料和加工成本來看,與其他自有供應鏈企業有所差距。因此團餐企業入局預制菜,首先要考慮自家的供應鏈能力。因為預制菜爆火的背后是高質低成本的原材料、現代化生產工藝、規?;a線等強大的供應鏈系統在支撐。此外,或許還可以考慮,與當地政府合作打造涵蓋生產、冷鏈、倉儲、流通、營銷、進出口等環節于一體的預制菜示范園區,充分發揮園區帶頭作用,引導預制菜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同時,也強化了團餐企業供應鏈體系的建設。
在產品的創新升級和研發層面,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預制菜相關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及行業協會共同建立預制菜聯合研發平臺。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推陳出新、個性化組合、供應鏈品控和食品安全監控等環節,將更多好吃、健康、個性化的預制菜產品提供給用戶,也是團餐企業入局預制菜賽道需要長期修煉的“內功”。
當然,除了在前端的產品研發創新,以及供應鏈整合層面需要做好規劃外,對于預制菜品類復雜的下游渠道,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環節。面對B端市場,需要更多能夠與餐飲渠道對話的經銷商伙伴來協同推廣,產品布局層面更加偏向于走量的常規產品;而面對C端則是更多地需要考慮如何與消費者建立溝通和聯系,因此線上線下的運營推廣活動就顯得尤為關鍵,同時,產品端除品質外也更偏向于突出賣點。因此,由于不同渠道訴求差別較大,對經銷商以及銷售人員的服務、推廣能力也將有著更高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預制菜賽道雖然火熱,但也面臨著洗牌的現實,很多早先入局的中小企業已經被“清出場外”。因此,團餐企業如果想要布局預制菜賽道,到底是徹底轉型還是拓展新業務賽道,都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對此,來自深圳的德保膳食在預制菜市場定位較清晰,除了團餐基本業務需要,它將中央廚房一部分車間產能去做社會企業的半成品加工,對外銷售基配類預制菜,團餐市場和新市場兩不耽誤,實現了穩中求進的過程。
未來,預制菜作為飛速發展的下一個萬億級賽道,無疑為團餐企業謀求更高利潤增長點、擴大品牌影響力提供了新思路,而這也勢必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入局。那么,如何破局這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現狀,就要先搞清楚團餐企業做預制菜拼得究竟是什么?更加完備的供應鏈系統建設、更強的產品研發合作能力、更高效的前后端資源整合能力等等或都缺一不可。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