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第一天,沒想到康師傅出了張“王炸”。
昨天,有飲品經銷商告訴全食在線,康師傅1L的茶飲料漲價了,本以為是愚人節的前奏,卻沒想到是我草率了。
去年11月就出現的傳言終于變了現,只不過這次似乎從消費者到終端門店都不買賬。
甚至有人叫囂此生不再買康師傅。
剛剛發布財報的康師傅,究竟是被飲品增長的業績迷花了眼,還是被成本上漲沖昏了腦?
這次漲價究竟是“作死”,還是吹響了邁向下一個業績高峰的號角?
康師傅1L裝茶飲料要賣到4.5元了,部分便利店甚至賣到了5元,當我聽見這個消息的時候是無感的,因為本人至少好幾年都沒有喝過了。
但在飲品行業圈里,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有經銷商立刻發了短視頻,看似嘲笑康師傅,其實在上演自己的無奈,也有的經銷商很開心,因為之前屯的貨還沒有賣完。
在寫這篇文章前,我特意打開了美團,因為這上面的價格基本上是抹去水分的真實價,這一看不要緊,越看越嚇人,美團便利店里,有人買5元,有人賣4元,還有元左右,還有一家店直接整到了5.5元。
看來康師傅1L茶飲料漲價是確定的,而且已經傳遞到了終端,消費者要為其買單。但在消費降級,全民追求極致性價比,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的今天,康師傅為什么還要漲價?有人說是因為上漲的成本,有人說是為了追求利潤,也有人說是整個茶飲料行業已經邁入5元時代,漲價很自然,畢竟企業不是做慈善。首先康師傅1L茶飲裝在消費者之間是非常受歡迎的,沒漲價前有的地方賣4元,當然也有人賣3.5元,這個價格大家都能接受,尤其是學生群體和農民工群體,被成為夏季性價比最高的飲料之一。所以在線下渠道,這款飲料是經銷商首選,也是必賣品,雖然大家都知道賺不了幾個錢,但你必須要有,因為你沒有就意味著失去消費者。所以此次康師傅1L裝茶飲料漲價了,終端店的老板很糾結,如果不漲吧,要么不賣,要么虧錢,如果漲吧,勢必會失去一大半消費者。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目前經銷商或者終端門店還有庫存的,尤其是庫存非常大的,那肯定占有優勢,因為維持4元的價格還能持續一段時間,而后面進貨的經銷商就有點尷尬了,因為拿貨價漲了,你又要和有庫存的競爭,那要么你的渠道很強勢或者是封閉的校園渠道,要么你就得自己搭錢應對競爭,等待市場上臨期庫存消化完。而在消費者之間,目前也是負面情緒滿天飛,因為消費者不買賬,習慣的“屌絲飲料”突然變成紳士了,這一點肯定不能接受,雖然僅僅漲了0.5-1元,但消費者依舊很敏感。而發出這些言論的消費者,大都是該款系列飲料的忠實粉絲。因此有終端門店老板表示,邁入5元時代后的康師傅1L裝,明顯感到銷量下滑了。也有的經銷商表示,自己將擴大統一該規格的產品排面,甚至在采購一些娃哈哈的同規格產品,以此來彌補該價格帶產品的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的財報中,統一和康師傅都出現了飲品業務上漲,方便面業績下滑的局面。而去年在方便面業務中,康師傅也采用了提價的策略,讓其業績有所好轉。有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飲料行業可能還會有品牌和產品宣布漲價,雖然市場出現消費分層,而且在茶飲料的沖擊下,飲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似乎并不影響廠家漲價的熱情。那么回過頭來,康師傅1L裝茶飲料漲價,會將企業帶入萬劫不復的階段嗎?顯然并不會,不僅不會,而且還有可能吸引更多消費者,讓經銷商賺到錢。事實上,品牌每一次的漲價一定是有充足預算的,就像經銷商打價格戰一樣,也一定是提前評估過可能帶來的后果,雖然很多經銷商表示自己參與價格戰實屬無奈,但事實上大家的算盤打得叮當響。從大環境來看,大部分飲品已經告別3元時代了,這是趨勢,500ml的飲料賣5元的比比皆是,有人說蜜雪冰城4元的檸檬水多有性價比,事實上在烈日當頭,氣溫30度以上的時候,蜜雪冰城那點量至少要炫2杯才能爽,而兩杯就是8元錢。雖然1L裝賣5元,但在夏季高溫下,的確能夠讓人解暑。所以康師傅不怕沒人買,氣氛到了,自然會有人買,即便是以前經常購買,現在偶爾購買,也不會對其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康師傅渠道建的夠深,品牌影響力夠廣,再加上贊助一些綜藝,分分鐘拿捏年輕人。而且飲料就和奢侈品一樣,只能漲價,絕對不能降價,因為飲品不是剛需品,且具備沖動型消費的特點,也就是說即便康師傅1L裝價格賣3元,也不會讓消費者增加復購數,因為我們對飲料的需求是有條件限制的。另外再多元化渠道下,電商,折扣超市,社區團購,甚至是直播的出現,都有可能讓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產品,也許在社區團購里,康師傅1L裝賣的比之前更便宜。只不過影響的可能是線下經銷商和終端門店的銷量,但這種情況維持不會長,最多就是市場上沒漲價之前的貨賣完后,一切都將恢復正常。所以不要做無畏的反抗,因為沒有用,經銷商賺錢才是第一,你可以縮減排面,甚至發發牢騷,但該賣的還是要賣,因為它畢竟還是個流量品。在穩固的渠道網點和品牌力的加持下,品牌只要不過分漲價,都不會對企業發展帶來更不利的影響,相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