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這既是中華美譽,也是對我國禮文化的真實寫照,從《詩經》中“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相互贈答,到“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美好祝福,“禮”都作為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為大家所熟知。在傳統文化的加持下,禮品也在食用/使用價值外,承載了一份思念,更代表著贈禮者的美好祝福。
隨著我國各種新節日逐漸增多,以及Z世代們在消費場域中話語權逐漸增加,追求“儀式感”也成為了不少人的心頭好,在特定節日或日常生活中為家人、朋友、愛人等贈送禮品也成為了更多消費者的選擇。而元旦,作為新年的起點,天然擁有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在這天,人們紛紛許下新年愿望,互相贈送禮品,傳遞美好祝福的同時,也增添了一份“新年新氣象”。
年節禮盒的出現完美匹配了消費者對節日贈禮的需求,也因此獲得了極大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年節禮盒市場規模已達到數百億元,且每年仍保持穩定增長。靜止帶來衰敗,變化決定未來,如同消費市場中各個細分品類一樣,消費者對健康、個性化和創新產品的追求也促進了年節禮盒的變革之旅,從包裝到內容,從內涵到價值,年節禮盒變得越來越豐富,這一傳統市場正在向著更加多元和細分化的方向不斷邁進。
健康需求助力堅果禮盒發展
“民以食為天”,尤其在新年伊始,“吃”便成為了人們心中一頂一的大事,盡管隨著經濟的發展,食品隨時隨地唾手可得,每年都像過新年,但贈送禮品時,食品仍然是人們的第一選擇。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酒水、茶葉等禮品一直占據著年節禮盒市場的主導地位,作為贈禮既方便實用,又“倍有面兒”,作為回禮亦可表示感謝,傳遞心意。除此之外,在某種意義上,酒或茶等傳統禮品也可以成為一種感情投資,迅速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便于人們溝通交流,達成共識,以開創良好的商機。與之相比,彼時的零食類禮盒產品似乎登不上大雅之堂。
然而,隨著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堅果產品作為健康食品的代表也登上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餐桌。與其他零食相比,堅果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豐富的營養價值、更好的口感、更方便攜帶和食用等的特點也非常符合當代年輕人對健康與便捷生活的追求。正如鞍山的王先生所說:“堅果更健康,老人、小孩兒吃都很方便,過年過節裝在果盤里招呼一聲‘隨意吃’,很有過節的氣氛。所以過節我們就會選堅果禮盒,價格合適、包裝好看、方便健康,適合走親訪友?!?/span>
由此,堅果不僅撕掉了傳統零食“不健康”的帽子,更是一舉成為了消費者的年節禮盒新寵,而三只松鼠、良品鋪子、洽洽等休閑零食品牌也看中了堅果禮盒這一市場,試圖前來分一杯羹。相關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份到1月份期間,三只松鼠線下分銷業務中“堅果禮”的出貨業績同比增長30%+;與此同時,其線上業務也不可小覷,利用短視頻及直播流量,三只松鼠在大主播廣東夫婦直播間實現了日銷72.8萬堅果禮盒的好成績。廣科院旗下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表示:“堅果禮盒是最常見的年貨選擇之一,我國消費者的禮盒需求更多是出于送禮場景,物美價廉大氣是最理想的,而堅果禮盒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這一類需求。”
追求假期松弛感
凍品禮盒熱度不小
過節要吃好,一頓家宴也必不可少,而傳統中式菜肴的制作不僅費時費力,炒、煮、燜、炸等復雜的制備工藝更考驗著掌勺人對火候的把握,在充滿“煙火氣”的廚房忙半天似乎也讓原本的假期變得不那么松弛、從容。對美味與便捷的追求催生了預制菜的發展,產業的透明化、標準化進一步打消了人們對其是否安全、衛生、健康等的顧慮,預制菜禮盒的出現更為人們放松過節提供了一條新路徑。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有23.4%的消費者會選擇預制菜作為新春禮盒,這也是預制菜首次成為中國消費者新春禮盒十大選擇類型之一。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我國就出現了預制年菜,只是彼時的預制菜市場遠沒有如今的規模,更多的是作為餐廳在春節期間增添接待能力的輔助和補充。隨著冷鏈物流的發展,在餐飲企業之外,預制菜廠商也步入了預制年菜的領域,推出預制菜年節套餐。尤其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更多的消費者在家制備年夜飯,預制菜年節套餐也真正從B端走向了C端。從水煮牛肉到糖醋里脊,從酸菜魚到小龍蝦,預制菜不僅囊括了多個菜系,而且即食、即熱類型豐富,消費者更可按需購買單品或組合裝,選擇十分多樣。
如悟實聯合好禮知食節氣推出適配于年夜飯、家宴禮盒等場景的八大碗清真特色菜,產品包含黃燜雞塊、梅菜扣牛肉、素什錦、黃燜魚塊、八寶飯、牛肉丸子、黃燜鵝塊和牛肉小酥肉八種菜品,可單獨購買也可直接購買禮盒裝產品。每款菜品均采用小方盒包裝,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側邊也有產品文字,方便消費者按需拿取、制作餐品。打開包裝,每款產品自帶小碗,“每盒都獨擋一面”。
市面上大多數預制菜年節禮盒的規模與“八大碗”相差不大,品牌大多選取帶有吉祥寓意的8、6作為餐品總數,餐品也以供應鏈相對完整,且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基本認知的傳統“硬菜”為主,這在減輕品牌推廣壓力的同時也造成了預制菜年節禮盒的“千篇一律”。盡管對于預制菜賽道來說,年節禮盒更像是錦上添花的存在,但一成不變的產品始終無法在較長時間里獲得消費者支持,今年部分地緣特色預制菜的出現無疑為年節禮盒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向好路徑,相信在未來,預制菜年節禮盒市場也將進一步擴容。
從“面子”回歸“里子”
品質、口碑更重要
贈送禮品,內容固然重要,但對禮盒“顏值”的考量也必不可少。尤其隨著贈禮者對禮盒的“顏值”要求越來越高,在過去某段時間里,禮盒包裝反而越過內容成為了衡量贈禮貴重與否的最重要指標,甚至有過度包裝現象出現。而隨著國家對過度包裝整治力度不斷加大,消費者對禮盒包裝的追求回歸理性,禮盒本身的品質又重新回歸到大眾視野之中。
據統計,在購買新春禮盒時,我國消費者最主要關注的因素是品牌,占比64.8%,其次是品質和口碑,分別為64.7%、57.6%。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促進了年節禮盒市場的良性發展,面對這一趨勢,不少年節禮盒從業者也完成了策略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在產品內容上,更多品牌愈發注重健康與創新,如在禮盒中加入低糖、低GI等健康元素食品,或提供定制服務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包裝設計上,減少無謂浪費,突出特色與文化內涵,如稻香村等老字號就將現代設計元素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提升了產品檔次,更能引起消費者共鳴。
在禮文化的加持下,我國的年節禮盒必將繼續保持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而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個性化、定制化服務也越來越受歡迎,在產品品質和服務體驗上下功夫或將成為從業者致勝的關鍵所在。在未來,我國的年節禮盒產品還將在哪些領域大放光彩,讓我們拭目以待!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