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北人,其實他們還有一項低調的天賦——把雪糕做到極致。
——《東北雪糕》
最近,大東北又沖上了熱搜。
憑借一場“南方小土豆”和“東北老鐵”的雙向奔赴,在這個寒冬,在各大社交平臺被傳為“佳話”。
繼進淄趕烤、天津bai bai跳水……之后,聚光燈在這個冬天“打”在了東北。而有著“東方小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成為了“冰雪頂流”。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哈爾濱著名旅游景點——冰雪大世界開園后的第一個周末(12月22日至24日),哈爾濱地區酒店客流量較前一周環比增長37%。據相關旅游平臺數據顯示,哈爾濱熱度環比暴漲300%,哈爾濱首次登頂最受歡迎民宿目的地,元旦民宿預訂量同比增長27倍。據攜程發布的《2024年元旦跨年游旅游洞察》,今年元旦假期,目的地為哈爾濱的訂單量同比增長631%,哈爾濱也上榜了“元旦假期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目前#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話題詞條在抖音的播放超過41.2億次,#哈爾濱旅游攻略#的播放也達到了29.9億次。而這些慕名而來的南方游客被東北老鐵們冠以“南方小土豆”的愛稱。“攻陷”東北搓澡的大澡堂之后,“南方小土豆”盯上了東北的特色美食。而在零下二十幾攝氏度的大東北,大街上叫賣的熱情似火的有冰糖葫蘆、肉蛋堡、炸油糕、粘豆包、大楂子粥、紅腸、烤地瓜……當然,榜上有名必然還有最為值得一提的“年年冬天東北一大怪”——雪糕擺在地上賣。便就是如同上世紀八十年“一瓶國產汽水代表一座城”,在中國,每個城市或是地區也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雪糕品牌,于這其中,東北雪糕“異軍突起”,可謂是中國雪糕屆當之無愧的老大哥。而更有趣的是,有些時候,東北在冬天賣雪糕甚至比夏天賺錢還多。零下二十幾度的馬路邊總是隨處可見“東北雪糕攤子”這種獨特的景象。“小時候就這么賣,每次趕集姥姥都會給我和弟弟批發上兩箱帶回家放在倉房里,想吃的時候就出去qiu一個,然后坐在熱炕頭上看著電視機慢慢吃,賊對味兒。”一位齊齊哈爾的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留下這樣一句評論。在“天然冰箱”的馬路邊批上一兜子雪糕回家,穿著秋衣秋褲在暖氣房里啃雪糕。對于整個東北來說,雪糕可謂是蘊含承載著時代的百年回憶。據相關歷史記載顯示,清朝末期,一個猶太人在哈爾濱中央大街經營著一家馬迭爾酒店,而正是在這家酒店樓下誕生開售的冰淇淋拉開了整個東北雪糕市場發展的序幕。東北三省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造就了肥沃的黑土地以及茂盛油亮的牧草,高品質高產量的新鮮奶源為東北雪糕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料端基礎以及優勢;而天氣的嚴寒也造就了“不怕凍”的東北人成為“甜口”的“重度患者”。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的東北三省由于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起步較早,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活躍的市場氛圍,更是為一眾雪糕品牌提供了孕育發展的沃土。而在當時由于可以解暑降暑被列為“勞動保障用品”的雪糕甚至可以與糧食“相提并論”,憑票進行換購,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肯定。1906年的馬迭爾、1911年的老鼎豐、1946年的中街……不難發現,雖不及伊利、蒙牛所占的市場份額,但大多東北雪糕品牌都擁有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的發展歷史,其中馬迭爾、中街冰點、東北大板雪糕更是被稱為“東北三杰”。油紙材質包裝的東北大板、還是花花綠綠極具東北特色的禮拜天方糕、中街大果,甚至是簡單粗暴沒有包裝的長春小奶油、馬迭爾雪糕……東北雪糕永遠保留著那份最為傳統質樸的包裝風格。此外,東北還憑借著驚人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成為一眾網紅雪糕的“搖籃”。大概你可能沒看過多少東北雪糕的廣告宣傳(似乎可能大概是打不起廣告?),但是一下這些產品都是個頂個的憑借消費者嘴巴“投票”出來的“實力型選手”:奧雪的“雙蛋黃” 咸味雪糕、德氏黑啤、紅旗的桃気、禮拜天的方糕、還有東北鐵鍋燉、蟹蟹濃……幾乎都為全國消費者所熟知,甚至成為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各大社交平臺的打卡熱門雪糕。而最為值得一提的便是“十幾塊錢就能整上一兜子”的極具性價比的雪糕價格。在“東北雪糕攤子”,價格更是隨意而奔放的寫在雪糕的“紙殼子”上,8毛區、1元區、2元區、3元區較為常見,也有部分3元以上產品。在“雪糕刺客”一再被批判的今天,東北雪糕顯然是那個討消費者“歡心”的“雪糕護衛”。“品牌崛起的關鍵秘訣在于:偉大的產品創意,意義深遠的價值觀,持續強勢的營銷活動,數量可觀的廣告宣傳。”中國營銷策劃界教父葉茂中先生曾如此表示。而專注于雪糕本身的東北品牌,如今也在“提高嗓門吆喝”,東北雪糕也在進一步放大邁向全國的細密腳步,甚至走出國門,邁向世界。而這聲“老鐵”,或許在一起整上一根雪糕時喊出來,顯得更“對味兒”。這次攻陷的大東北“南方小土豆”們估計也很為東北雪糕“著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