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于低溫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低溫賽道中的品類也迎來了迅速擴張期,“萬物皆可低溫化”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新的消費趨勢。以凍栗子這一近年來比較火爆的大單品來看,就是成功將普普通通的栗子進行了產品再升級,將品類本身完成了從常溫向低溫的創新轉變,拓展了更多新的消費場景。
其實在低溫賽道的發展進程中,諸如凍栗子這樣的創新大單品還有很多。也正是因為這些不斷涌現的低溫創新產品,一方面,受到了消費市場的青睞,推動了健康化、差異化的消費趨勢;另一方面,由于低溫品類爆發式地涌入賽道,使得整個低溫賽道也日漸陷入了白熱化的戰局之中。
在這樣焦灼的市場環境下,以低溫賽道各大品類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冷鏈食品面臨著哪些新的問題?又該如何乘著這場消費“東風”良性發展呢?這其中,或許還需各大食品企業共同發力,來從產品本身、人群細分,以及冷鏈物流的升級等等方面來協同作業,才能更有效地掘金低溫賽道,打出品牌優勢。
包裝差異化更易突圍
低溫市場
今天,隨著大家的生活節奏加速、碎片時間不斷被擠壓,越來越多的人對于烹飪食物的訴求不止于美味,更多的是省時、便捷,同時還要兼顧營養性。而這樣的消費需求也恰恰是低溫賽道中各大品類最為突出的優勢:易烹飪又耐保存,諸如預制菜、速凍餃子、冰鮮三文魚、低溫酸奶等食品正逐漸占據每個家庭的冰箱容量。
與此同時,各大外賣平臺、直播平臺、小程序等新渠道的發展,加速著懶人經濟的發展,潛移默化地提升了消費者購買低溫食品的頻次和購買忠誠度,改變著消費習慣。而冷鏈物流和技術的發展,不斷擴充著低溫食品品類,低溫食品市場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蓬勃發展。
作為產品差異化進程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包裝作為千億低溫食品的“戰袍”,顯然也備受品牌和消費市場關注。于品牌而言,包裝承載著展示產品信息、保存產品、吸引消費者、傳遞品牌文化等功能。于消費者而言,包裝是否美觀、包裝材料是否安全、包裝是否兼具功能性等被納入考慮范圍。
以日本的低溫食品為例,日本的家庭裝速凍飯團一般放在一格一格的塑料小托盤里,但是托盤是連在一起的,導致吃的時候需要單獨拿出來,放在小碟子里微波加熱。為了更方便,日本人就把裝飯團的塑料托盤設計成可撕拉、可加熱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食量取用。這種包裝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儲存剩余飯團時,不會因為多出來的塑料托盤在冰箱里占空間。既方便、又節約空間的包裝,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在中國的低溫賽道中,也出現過以包裝取勝的新銳低溫食品,例如烹烹袋。將包裝作為容器,將“方便”貫徹到底,當時一經面世便受到了消費端與資本端的青睞。雖然后來由于投入產出比等多方面的問題,最終這個品牌并沒有將產品線延續下來,但其對于低溫產品的包裝思考與創新確實值得廣大企業借鑒,事實證明這樣的包裝思路確實能夠幫助品牌突圍低溫食品市場,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打出自己的優勢。
以細分人群、消費場景來
突破品類定式
消費者選擇低溫食品,出發點是什么?品牌這么多,為什么會選擇你?后面在同類競品的選擇中,消費者再次復購的幾率有多大?這些其實都是低溫賽道中的品牌、企業需要重點思考的重點。
其實,關于低溫食品,消費者的出發點無非是覺得低溫食品更健康、更衛生、更易儲存、更方便等等,這些在上文中也都有提及。但這些其實都是消費升級與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而不是來源于企業本身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想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我們就要給消費者一個不得不選擇你的理由,而這就需要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F在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按人群來細分來拓展產品矩陣已經不再是商業機密了,但真正能在產品的角度來做好人群細分其實并不多。而對于低溫賽道來說,企業對于消費群體的細分一定是要做的,而且還要做好!
例如,針對兒童、青少年群體更應開發出營養搭配更為科學的低溫早餐品類,以及晚課后的加餐消費場景,營養、便捷的產品特點,顯然更容易被家長和孩子接受。據悉,目前針對家庭早餐場景,回頭客正在加碼預制烘焙這一低溫細分品類。
此外,關于上班族,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消費群體,或許可以開發更多低溫下午茶產品,利用最便捷的處理方式,讓消費者在辦公場景下還能吃到口感美味、健康低脂的多元化產品,也不失為一個方向。而針對銀發一族,可能需要開發具有更多養生功能性、口感更加細膩的產品,從營養補充和消費習慣出發,打造更具定制化的特定低溫產品等等。
其實,我們縱觀當下的低溫賽道中的各大品類,確實鮮有能夠精確劃分消費群體的品牌及產品,因此也就自然不會出現什么據有統治力的頭部品牌了,這也就意味著站在消費人群細分的角度,低溫賽道還是大有可為的。
選擇可靠的冷鏈合作伙伴
很關鍵
對于更多布局低溫賽道的品牌企業來說,其中最核心的因素一定是對于中國目前的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信心與信賴,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對于冷鏈發展的“中國速度”保持樂觀態度的同時,也要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尋找可靠的合作伙伴來完成低溫賽道的閉環戰略。
今天,雖然國內冷鏈市場體量增長迅速,但是冷鏈物流水平卻遠不及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而且冷鏈物流運輸結構也比較單一。其中,公路冷鏈運輸貨量占比約90%,海運冷鏈貨物量占比8.1%,航空冷鏈運輸貨物量占比1.2%,鐵路冷鏈運輸貨物量占比還不到1%。盡管我國冷鏈物流消費需求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明顯差距,尤其是基礎設施分布不均、配套設施和信息化水平偏低、企業“小而散、缺專人、缺資金”、監管體系不健全已成為阻礙冷鏈物流發展的四大突出問題。
時至今日,除了順豐、京東等直營制快遞巨頭外,包括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等在內的加盟制快遞公司也開始向冷鏈物流領域發力,另一方面,雙匯、雨潤等細分品類巨頭企業也在自建冷鏈系統,這對于企業乃至整個冷鏈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種良性的發展趨勢。
因此,如何選擇可靠的冷鏈合作伙伴,其實是企業布局低溫賽道的必修課,也是面對終端消費者塑造產品力與產品力的關鍵環節,更是幫助企業打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絕對基礎。
鑒于行業內各大低溫食品廠商們對于冷鏈行業的關注度與需求度日益提高,進一步催生了2023年7月12~13日“2023中國冷鏈食品營銷大會暨第六屆西部冷凍冷藏食品展”在西安的盛大開啟,共敘低溫賽道中的挑戰與機遇,共享冷鏈食品行業的未來。
寫在最后:低溫賽道,關鍵詞從來都不是單一的“低溫”,其中的商機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千億規模可以概括。低溫賽道,凸顯的是食品消費在時代發展變化中的一種不斷升級的縮影,是一個可以伴隨社會發展與時俱進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其中囊括的商業機會是不可估量的。未來的低溫賽道中,亟待出現更多具有品牌力與產品力的具有統治力的企業身影,讓我們拭目以待一個關于低溫賽道的新紀元!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