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消費研判:“未來十年,中國的文化自信轉化為消費自信,消費自信轉化為品牌自信,品牌自信轉化為巨大的創業浪潮,有可能改造每個行業,每個品類?!睂τ趥鹘y小吃走向零食化的道路,無疑是一種文化自信帶來的消費自信。對于更多的地方傳統小吃來說,或許零食化才是抵抗產品力、品牌力,以及消費場景落后的重要轉型路徑。
有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整個中國范圍內有著兩千多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不僅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而且每樣食物里不免蘊含著歷史的記憶和數代傳承的脈絡,但有很多卻難以融入今天日漸多元化的消費市場??v觀歷史長河變遷,留存至今的這些傳統小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們既走過了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繁華,也見證了花前對酒不忍觸的情緒,飽含著時代特色和文化氣息。如何把傳統美食小吃與今天的消費市場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梁,零食化無疑為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同時將文化傳承注入到品牌力量和消費教育中,或許也將提升零食市場的增量空間。
從包裝、形制上加速產品零食化進程
如果說昔日的傳統小吃是一個粗獷的北方漢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么隨著零食化的不斷推進,零食化后的傳統小吃就會成為一個婉約的江南女子,既有才藝傍身又活得更加精致。
如今,縱觀市場中逐漸零食化的傳統小吃,基本上在產品的形制上都有著非常大的改變,而同時,在包裝上無論是散裝還是定量裝都變得更加精致了。諸如,昔日的天津大麻花,如今已經在街頭巷尾鮮有出現,取而代之的則是各大商超賣場、零食集合連鎖店中的各色小麻花,獨立的包裝、口味上多元化的搭配,成功將麻花這一小吃零食化,成為很多人辦公、聚會等社交場景中的必備佳品。
當然,與麻花有著同樣命運的還有鍋巴這一生產門檻更加低的傳統小吃,早年間幾乎家家都能在自家大鍋上做出來。而隨著消費需求和零食化的推動,鍋巴品類也變得更加多元化,獨立小包裝的設計也改變了鍋巴昔日以大塊或者過于碎片化的固有印象。并且通過臥龍、大吃兄等近年來品牌力的加持,今天的鍋巴零食也成功一躍位于國民零食前列。無論是在口感上還是在口味上,都能讓消費者找到自己最愛的那一個產品。
當然,無論是麻花還是鍋巴,亦或是其他的傳統小吃品類,形制和包裝僅僅只是零食化的第一步,想要進一步挖掘零食化賽道中的紅利,在產品本身的創新和品質升級方面還需不斷加強。
口味零食化不可小覷
眾所周知,如今的零食消費市場不僅品類多元化,而且在口味的表現上也不再拘泥于某一或某幾種口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昔日以原味、烤肉味、番茄味三大口味闖天下的薯片品類,但如今僅樂事薯片在美國市場就推出了不下200種口味,而中國市場也推出了超過60種口味,當然,其中有很多是季節限定款,未來必然還會新增各種其他熱門口味。
不難看出,對于正在零食化道路上狂奔的傳統小吃來說,口味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不過,也有很多人表示,傳統小吃吃得就是一個傳統和傳承,就是一種經典口味?;蛟S這點在傳統的小吃領域是可以堅持做下去的,無可厚非。但若想讓更多傳統小吃走向零食化,那么口味上的變革和創新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還需時更時新,只有學會了追趕潮流,才能在未來厚積薄發,順勢引領潮流。例如,今天很多品牌推出的咸蛋黃味鍋巴、乳酸菌味小麻花、海苔味地瓜條等產品,均受到了更多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除此之外,口味零食化不僅僅是將傳統小吃零食化后進行的口味創新,其實還包括向如今現有零食品類反向輸出的傳統小吃口味,這或許能夠為今天還未能走向零食化道路的傳統小吃打一個頭陣,觀察一下市場反饋。例如,炸臭豆腐味的薯片、冰淇淋等,也在近年來屢屢出圈,新奇特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蛟S炸臭豆腐通過工業化的烘干量產,進行全方位的調味,能夠成功從地方傳統小吃進階成為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流行小吃也未可知。
打造零食化的渠道布局
在零食賽道中,“渠道為王”的真理正在一次又一次地被證實。而對于很多傳統小吃來說,大多還停留在傳統的小作坊門店售賣的形式,更偏向于餐飲渠道。但隨著零食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如何讓更多走向零食化道路的傳統小吃建立起更有利于生產、運輸和銷售的現代化零食渠道似乎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對此,作為以鳳凰卷起家的傳統小吃零食化的新興國貨品牌“贊嘆”,在創立短短兩年內快速突圍零食市場,成為備受消費者青睞的新消費品牌,它就有著自己的思路。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鳳凰卷”,它流行于廣東潮汕地區,是當地人從小到大都留作自家吃、過年過節拿出來招待客人、后來慢慢風行于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華人家庭的傳統小吃美食。
據了解,“贊嘆”鳳凰卷走的就是零食賽道中的全渠道布局路線。其中線上的天貓旗艦店是標配,目的是快速并大范圍覆蓋更多人群;有贊商城、直播等新渠道也有所覆蓋,用社交渠道以及大V帶貨,作為平臺電商的輔助補充。而線下則是進駐盒馬、華潤ole、KK等精品超市、百貨超市以及便利店,有效縮短了從“貨”到“人”的路徑,讓消費者想到、看到,立即能買到、吃到。相較于傳統的小吃銷售模式,零食化進程中拓展更符合現代消費需求的現代銷售渠道,無疑更能觸達更多消費者。
加速零食化品牌建設
如果說,渠道是傳統小吃走向零食化道路中“把產品傳遞到消費者手中”的關鍵樞紐,那么加強零食化品牌的打造就是讓這些傳統小吃產品從區域走向全國,則形成全民認知和長線發展的內核所在。
對于更多傳統小吃品類來說,即使在本區域內的老店,似乎也很難有一個能夠叫得響亮的品牌,更別提商標注冊等等規范化、流程化的操作了。很多本地人也習慣了以某某路、某某弄、某某胡同口的那家店來代指。如果有一些做了很多年的傳統小吃,也多用李記、楊記、張記等等來作為品牌,但往往在零食賽道中這樣的品牌名稱并沒有什么辨識度,也毫無優勢可言。
因此,對于傳統小吃零食化的進程來說,如何給一個傳統小吃起一個符合零食化邏輯的品牌名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對于今天的消費者來說,品牌力早已成為他們選購時的關鍵標準之一,如果始終處于有類無品的狀態,那么傳統小吃在零食化的道路上將會面臨重重阻礙。
例如,大吃兄鍋巴,則是以更加有記憶點的品牌名,以及更加生動的IP形象作為呼應,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迅速占領了消費者心智,成為鍋巴品類零食化的成功案例之一。此外,作為山楂蜜餞這一傳統品類小吃中成功出圈的吒老三,融入了比較火熱的“IP文化”,以哪吒作為IP輸出,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
當下,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消費狀態不再停留在產品本身,而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顏值、消費場景、傳遞的理念都是要考慮的。對于傳統小吃來說,順應當下市場的發展趨勢,在產品包裝、表現形式,以及產品本身上下功夫,保留原有的精華,再融入新的東西,強化渠道構建以及品牌打造,才能在零食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