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天的消費者來說,烘焙產品無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備良品。無論是日常辦公、休閑場景下的零食補充;還是出游、差旅場景下的能量補充;亦或是健身、減肥場景下的高膳食纖維食品補充……烘焙產品無時無刻不伴隨著我們,雖然千變萬化卻又萬變不離其宗,其中墊肚子、更健康等核心需求也在不斷延伸中升級。
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休閑食品行業規模早已突破萬億大關,其中烘焙糕點以21%的份額名列前茅,且保持著迅猛的發展勢頭。其中,2021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達到2657億元,同比增長19.9%。未來五年,伴隨我國居民飲食結構多元化發展及烘焙食品食用頻率的進一步提升,烘焙食品行業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預計2023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將達到3069.9億元??v觀中國的烘焙食品消費市場的現狀及趨勢,其中蘊含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但是,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推動,烘焙產品該如何滿足始終在變化的消費需求呢?同時,如何挖掘更多細分消費場景,把細分領域的商機進一步量化、具象化呢?從消費者的自身消費需求以及不同區域文化的影響等多個維度出發,或許可以找到新的增量空間。
如何將健康烘焙勢頭持續升級
近年來在烘焙賽道中,短??芍^是盛極一時,成為烘焙產品健康化升級的重要標桿之一,其中桃李作為短保賽道中的佼佼者,更是引領了健康潮流。核心依舊是源于更多消費者對于食材更新鮮、消費更健康的飲食訴求,將昔日烘焙產品動輒12個月以上的保質期逐漸縮短,引發了消費偏好變化的風潮。
不過,由于過去三年“口罩”因素的影響,囤貨屬性似乎又占據了主流消費市場,無異于給了烘焙賽道剛剛興起的短保風潮一盆冷水,時至今日,短保烘焙產品似乎也陷入了不溫不火的狀態中,顯然聲量遠不如以前。即使如此,短?;墡淼慕】岛姹旱膭撔屡c驅動,毋庸置疑還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除了保持食材以及口感的新鮮度外,還有哪些健康元素值得烘焙企業關注呢?顯然,減糖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也已經成為各大烘焙企業不得不布局的重要環節。例如,有些烘焙產品可以使用甜味劑全部或部分代替糖的使用;有些則可以使用更為健康的原料比如蜂蜜、果干等來增甜;當然最直接的還可以減少糖的使用,比如很多短保產品可以嘗試減糖 10%~50% 而不會明顯影響風味和質地,這點在歐美、日本、國內很多品牌產品的升級中都可以觀察得到,并成為健康升級的宣傳賣點。此外,為了減少糖的攝入,很多消費者開始尋找咸口烘焙品來替代甜口產品,所以在進行產品開發或調整時,可以有意識地往這類方向進行一定的傾斜。
此外,將不同年齡群體精確細分,根據不同人群進行精準營養補充的元素攝入,進一步提升烘焙產品的附加值,或許對于這一賽道增量空間的拓展更具實際意義。
產品包裝大與小
各有市場需求
除了健康向的無負罪感,還可以在產品大小或形態上下功夫,比如烘焙產品零食化。根據億滋國際發布的《2022 年全球零食現狀報告》,71% 的消費者每天至少吃兩次零食,同時 61% 的消費者會在吃零食前先分好量。所以產品規格更小,單份總能量更少的烘焙零食,像單片吐司包裝或小塊蛋糕等,從營銷層面也更容易引導和說服消費者放下戒備進行享受。
不過,就現制烘焙來說,分享屬性似乎更為被消費者所青睞。尤其是在今天這個以山姆、開市客等為首的倉儲會員店走紅并形成風潮,烘焙產品的增量空間似乎開始有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在以麻薯、瑞士卷、榴蓮千層等動輒就以10+為數量的組合大包裝,往往面臨著上架即清空的常態。
其實,無論是大包裝還是小包裝,對于烘焙產品來說,更優質的性價比,更好的口感似乎比什么來得都要更實惠,也更受青睞。
預制烘焙風潮來襲
過去的三年里,激發了消費者的自我動手能力,并且對于家庭消費場景下的現制食品有著特別的偏愛。在此消費大背景下,預制菜概念迎風而起,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賽道之一。無論是企業、經銷商、渠道商,還是各類行業專家,投資機構,地方政府等等都紛紛加碼預制菜這一賽道。一時間,預制菜就是風口的代名詞。在這樣的行業風口大背景下,烘焙賽道與預制菜相結合產生的“預制烘焙”新品類,似乎也激發了行業熱情。例如,回頭客就將“預制菜+烘焙”進行多元化的產品組合,推出了預制烘焙新品類,專注打造預制烘焙早餐消費場景。
反觀消費市場,家庭烘焙的興起,隨之帶動了年輕消費者對于預制烘焙食品的需求。90后消費群體在追求個性化的同時,同樣也要求制作流程簡單高效,因此烘焙預制半成品的需求量激增,在購物行為上也傾向于一站式購齊。同時,消費人群從B端客戶逐步下沉C端客戶群體,中青年是烘焙食品的主要消費群體,顧客已經形成每周購買烘焙食品的習慣,且對品牌敏感度高,有助于品牌加速擴張,預制烘焙特有的優勢帶動市場需求旺盛。
不過目前在國內市場中,雖然預制菜品類逐漸火爆,但似乎并沒有聚焦滿足烘焙需求場景的產品或解決方案涌現,預制烘焙概念更多只是被零星提及,并未形成體系化、規模化的發展趨勢。因此,預制烘焙也更具市場增量優勢。
本土化口味創新及
懷舊消費加碼
對于烘焙產品來說,口味的創新始終是重中之重。其中,更加偏向于本土化的元素添加形成新的口味特點,似乎更能夠引起年輕消費者的興趣。例如,近年出現頻率較高的酸筍/辣筍風味、特色菌菇風味、香椿和艾草季節風味、胡椒和生姜香料風味等等。甚至,將本地食材與國內外原料進行混搭也屢試不爽,比如頗為百搭適合與各類食材組合的奶酪和紅豆,還有舒緩治愈的果香和花香系食材。柚子與姜、玫瑰與奶酪、紫蘇與雞肉、橘皮巧克力都是接受度頗高的烘焙風味搭配。
此外,更加經典的老式糕點、牛角面包、蜂蜜蛋糕等等,在今天的消費市場中也再次爆火,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新寵。其實,經典產品往往具有懷舊的特質,而消費者喜歡懷舊食品,根據最新數據顯示,94.7% 的年輕群體會因為懷舊而購買小時候的零食。但對于既要又要的消費者來說,更想要創新版的懷舊/經典產品,這也折射出懷舊類的烘焙產品依舊有著不俗的市場增量空間。
抓住地域文化特點做文章
文創食品,如今已經成為很多烘焙企業的必爭之地。更高的產品附加值、更具品牌影響力的合作、更有文化內涵的傳播等等,似乎都預示著這是一門極好的生意。其中,冰淇淋作為文創食品中的佼佼者,已經成功引發了全民熱議,備受追捧。而對于烘焙產品來說,有著更高的可塑性和兼容性無疑是打造文創產品最大的優勢所在,而且更具保存性的優勢更是超越了冰淇淋帶來的即食性特點,也進一步拓展了消費場景。目前,已經有各地文旅旗下的博物館、各大景區等等展開了與烘焙糕餅企業之間的合作,而且趨勢和規模仍在進一步擴大。
當然,就地域文化而言,單一的文創似乎已經不再是藍海市場了,想要拓展更多的增量市場還需抓住地域文化民俗特點再細分。
眾所周知,在閩粵以及江浙一帶對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傳承有著非常完善的系統,尤其是在重要的節慶期間,更是有著聲勢浩大的祭拜、祈福等活動。在這樣的場景下,烘焙糕點往往是必備品之一。那么,如果從這一細分需求點來思考,是否可以針對這樣的消費市場來“有的放矢”,打造不同民俗活動期間專屬的某一或者某幾類產品?一旦將這樣的細分場景做出品牌效應,其市場增量也一定是不容小覷的存在。
寫在最后:目前,從行業集中度來看,烘焙食品與休閑食品中其他細分品類比,市場規模最大,且保持高增速,市場集中度最低,烘焙賽道無論是行業內企業還是新入局的初創公司都存在很大發展空間。中國正在步入“烘焙時代”。我國的烘焙行業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發展起來的。消費者的口味趨于多變,對產品的創新需求也越來越高。只有把握住行業發展的趨勢,才能做出相應的發展規劃,讓企業更貼近市場,產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最終在競爭中贏得主動。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