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養生”,這屆Z世代的年輕人自然是當仁不讓!不過他們與前輩們的養生方式又不一樣,昔日80、90后那種保溫杯里泡枸杞的“原生態養生”已經難以入他們的“法眼”;而父輩們那種健康、規律的“早睡早起”、“飲食清淡”等傳統方式,對他們來說更是難以接受的“苦修”。
今天的Z世代更青睞在享受和美味之間的養生,且不能影響他們日常近乎瘋狂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養生零食”,這一兼具零食屬性和養生屬性的新產物出現在消費市場,“吃著零食就養了生”正在成為時下年輕人新的生活態度,深受青睞。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養生零食行業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3040億元人民幣,保守預計2026年將達到7514億元,市場規模呈現上漲趨勢。此外,由于2017~2021年疫情后的“健康消費”備受關注,同時悅己消費趨勢明顯,因此,未來養生零食市場規模將會加速持續增長。
無零食,不養生
隨著養生零食逐漸成為零食消費市場中重要的品類組成部分,很多食品廠商開始絞盡腦汁地開發更多“養生零食”。不過,很多時候看似廠商已經努力在迎合時下年輕人養生的需求了,但銷量效果卻顯得有些不盡如人意。其中可能有著產品同質化嚴重、賣點不清晰等產品井噴式爆發的因素,但更為重要的可能是“論及順序”出現的問題。
雖然我們把“養生”放在“零食”之前來說,但對于更多年輕消費者,大家雖然嘴上嚷嚷著要“養生”,但行動和選擇偏好上卻依舊是把“零食”屬性放在第一位。何為“零食”屬性?好吃、有顏值、趣味性。
大家都知道參是養生的好東西,但哪個年輕人會沒事含一塊參片在嘴里咀嚼呢?如果把參片做成參片巧克力,零食化后在口感和樣式上就會有著質的變化,無疑會吸引更多年輕人為此買單。同樣,昔日藥店里的黑芝麻丸有多少年輕人會問津呢?但隨著各家零食企業不斷把其拓展到零食品類,三只松鼠、老金磨方等品牌迅速在養生零食賽道站穩了腳跟,收獲大批擁躉。
不難看出,對于更多當代的年輕人來說,“無零食,不養生”才是關鍵。畢竟,在今天年輕人的生活中吃零食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以零食作為載體的養生或許才是能夠直擊他們內心的關鍵一步。因此,在零食本身好吃、有顏值、趣味性的基礎上,添加一些健康化的養生元素,讓產品盡可能兼顧,或許才是一種合理化的、能夠走得更遠的養生零食賽道的良性循環。
即食性、便攜性等
成為重要特征
與上一輩人溫潤滋補的方式不同,現在年輕人的養生零食必須和快節奏的生活相匹配,“即食”成為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字眼。據數據顯示,即食類養生品連續兩年增速超過20%。而這符合當下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需求和“開袋即食”的要求,市面上的養生零食現在基本都是“開袋即食”。
放眼95后年輕人的購物車,黑芝麻糊變成了開袋即食的黑芝麻丸,大瓶秋梨膏縮小成小支便攜版,就連紅糖姜茶都要選勺狀便攜裝。今年11月以來,天貓超市便攜裝的黑芝麻丸、秋梨膏和紅糖姜茶銷售同比增長達到3倍,其中7成都被新晉的95后年輕家庭買走。隨著國潮復興,傳統文化回潮,年輕人也開始擁抱傳統養生。“零食化養生的興起表明年輕人的養生意識正在增強。傳統養生食品在包裝上便攜化、口味上多元化,借助于電商平臺,正好契合了年輕人的需求。”天貓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
早年間,瓶瓶罐罐的維生素、護肝片等逐漸隨著養生零食的興起,也日益成為了過去式。最起碼在今天Z世代的消費觀里,能夠用食療解決的絕對不會用更復雜的方式來解決。本著符合當代年輕人輕量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心理,便攜性自然成為衡量養生零食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之一。像金多多旗下貝歐寶益生菌營養軟糖,則是不斷改良包裝和形象,最終達到今天這種每顆糖的獨立小袋包裝,更符合養生零食的便攜性和即食性,而這也促成了近年來其在山姆會員店渠道始終強勢占領品類銷量榜首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說昔日的養生是“一個人的獨角戲”,那么,今天Z世代的養生則是“一群人的狂歡”。在這個社交至上的時代,無論是線上的種草攻略,還是線下的分享交流,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這個多變的消費市場。養生零食作為當代熱門話題,深受年輕人的青睞,就像英國人出門談論天氣一般,現在的年輕人說到飲食,三句話離不開“養生”。
因此,在養生零食好吃、健康的屬性之外,即食性和便攜性已經成為必選項,這樣才能適應不同消費場景下的消費偏好和需求。例如,功能性營養軟糖已經逐漸成為當代女性消費者辦公、聚會等場景中不可或缺的社交載體。
當今時代,養生零食風潮已起,形形色色的產品充斥著這群年輕的“養生大軍”,養生零食已然成為今天消費市場中的必選項。那么,零食企業如何在這其中脫穎而出,打出差異化優勢,成為養生青年們真正的“寵兒”?或許還需從產品端創新融合到消費場景端的細分化等多維度發力,以零食為本,養生為核,打造符合當今Z世代消費偏好的養生零食。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