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食品飲料消費市場,正在迅速地迭代升級,萬億級的市場空間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前赴后繼,更無時無刻不撩撥著食品人的心。面對如此體量的市場“大蛋糕”,“分一杯羹”成為從產品到渠道到終端每一個環節中的每一位食品人的心聲。
在過去的三年中,因為某些不可控的社會因素,使得全行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對于食品行業來說“不降反增”卻是最真實的行業寫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關乎國計民生的食品行業有著極大的風險抵御能力,有著更大的增量空間。其中,更是有一匹“黑馬”因為成功切準了消費偏好與消費心理的脈,一躍成為食品消費、投資領域的新寵,它就是——量販零食連鎖。
近兩三年的時間里,量販零食連鎖經歷了爆發、洗牌、合并等發展趨勢,每一次的變化都會引發整個行業的關注與討論。在“聚光燈”下,量販零食連鎖早已不僅僅是單一的渠道與終端,而是關乎整個行業的新一代“風向標”。如何正確看待這樣的行業現象級渠道終端?如何抓住這樣的機會與熱度?如何讓食品飲料市場在這場戰局中迎來更大的增量發展?或許,當我們真正走進量販零食連鎖,才能夠窺探一二,得到啟示。
從KA賣場到量販零食連鎖
并非偶然
早年間,在食品飲料消費領域,消費者認可度最高的消費場景以KA類的商超賣場為主,其不僅承載了消費者的多元化消費需求,更是各大品牌商們爭奪的關鍵高地。只是這樣的渠道終端,國內外的品牌眾多,但售賣產品的陳列位置十分有限,最后也使得很多品牌沒辦法花錢再做這個事情。簡單來說就是位置少,加價貴。
這時,第二種加盟連鎖模式便接過交接棒。但這樣的模式也有問題,那就是產品大部分是白牌,所以很多時候它們的品質不太穩定,再加上當時的時機窗口也不對,所以很快,以良品鋪子為代表的直營連鎖出現了。不過直營連鎖雖好,但價格相比之下會比較貴。
隨后,以三只松鼠為代表的電商化階段到來,但其實縱觀發展,最難做的生意可能也在電商賽道。因為它們投流太貴,所以在2018年~2020年之間,也短暫地出現一段時間的軟折扣。當然,軟折扣的最大問題也是供應鏈不穩定,畢竟在中國市場,哪有那么多折扣商品可賣。
市場經歷了以上種種變化后,大約在2019年底,以零食很忙為代表的零食量販店出現了。對標一下,像日本的唐吉訶德(全球大概有700家店,接近1000億人民幣GMV)、德國的奧樂奇(千平米的門店中,SKU不到2000,其中單一品類的SKU通常只有1~2種)、美國的美元樹(2023年營業收入1924億人民幣,1995年3月上市,市值2305億人民幣,26年股價上漲168倍)、開市客(2005年~2015年間,costco股價漲幅高達322%,相比之下沃爾瑪僅為47%,costco有3700個左右SKU)、達樂(2023財年營業收入2563億人民幣,2009年11月上市,市值3299億人民幣,12年股價最高上漲25倍)等等,這些基本上都是千億人民幣的市值。
不難看出,從硬折扣的視角來分析,中國量販零食連鎖的市場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更大的增量空間還有待開發。
激烈競爭中求發展的市場現狀
如今全國范圍內群雄并起的量販零食連鎖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形成了新的格局。有相關行業專家表示,目前量販零食連鎖競爭格局和態勢叫做北萬辰,南很忙,中一鳴,西有鳴,東南糖巢,其余偏安一隅,但這并不表示它就是終局。就行業頭部玩家而言怎么打市場,其實大家都有著自己的戰略布局與謀劃,綜合來看目前有十種打法。
一、打品牌戰,簽代言人,做全網的公關(戰略定位);二、打價格戰,沖擊目標市場(會員日/開城促銷);三、 打單元模型戰,提高估值(整車送貨/賣貨/搶位置);四、打數量戰,提高GMV和估值(沖擊3~5000家店規模,沖擊萬店規模);五、打IT戰,更換系統,提高協同效率(更換樂檬);六、打流量戰,抖音賣貨,做加盟IP矩陣(KPI自媒體+大加盟商策略);七、打全國市場攻防戰(陸小饞退出廣東市場布局江蘇市場,恰貨鋪子聚焦江西,喜喜零食打陜西);八、打融資戰等;九、生態卡位戰(+綠葉水果,+百果園);十、打并購戰(萬辰系/很忙系)。
此外,零食連鎖店研究專家任小東談道:“對于腰部玩家而言,我給的建議是做一省之王,基本要做到單個省份600~800家店的覆蓋規模,可以做到30億~50億的收入規模,核心是注重區域密度。剩下的腰部玩家大概是100~300家左右,沖擊3億~10億的規模,在空白地區和邊緣地區大顯身手,一種是IP集合店,另外一種是零食+,零食+水果、零食+百貨等?!?/span>
量販零食連鎖能不能做?
還能怎么做?
首先,關于零食連鎖的天際線?,F在業界普遍認為全國可轉化15萬家零食連鎖店左右,大概南方是3000個人可以支撐一家門店,北方是6000人支撐一個店。以競爭最激烈的湖南省為例,相關行業機構做了普查,按照湖南市場飽和度5000家店來算,全國34個省份,市場總數可以達到15萬家。但目前零食很忙、零食有鳴、趙一鳴等零食連鎖店全國加起來是15000家不到,相較15萬家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如今全行業加起來沒有超過15000家,這之間還有著十倍數的增長,所以萬億賽道,千億開始,10倍速增長是可預見的。
其次,關于零食連鎖的爆發線。在最近四五年的時間里,全球零售大概Top50強的70%是折扣模式,爆發更大的是中國市場新基建的環境,廠商含量也發生了大的變化。對于有工廠的白牌來說,特別是品質不錯的品牌,這是一個很大的紅利。簡單來說,因為大環境(KA賣場倒閉潮/第四消費時代/疫情/愉悅)進而引起了大變革,在大變革中,白牌、整車、中產階級會獲取紅利,因為此時的消費者不迷信品牌(信息平權)、中國制造的整體水平上升(生產線/工藝/配方/質量控制/產品研發)、中國社會新商業新基建完成(倉配/地址/IT/供應鏈)。
而對于品牌玩家來說,有著年銷50~100億+,千店規模的兩超三強(零食很忙、好想來、零食有鳴、趙一鳴零食、糖巢零食)和年銷10億以上的,500+門店以下的腰部玩家(零食很嗨、愛零食、零食優選、條碼、折扣牛、奧特樂……)。此外,在全國零食硬折扣已經非常活躍的時候,還有一個隱藏的高速發展的渠道,就是以條馬、折扣牛為代表的社區硬折扣,像條馬在重慶快三百多家店,折扣牛在鄭州大約有兩三百家,這種模型是不同于量販零食折扣的,但也在高速發展。
對于剩下的年銷5億體量之內,50~200家門店之內的量販零食連鎖品牌企業來說,也有三種方式可供參考。即,錯開流量(IP零食集合店);錯開區域(省份錯開:新疆,西藏,重慶;縣城錯開:放棄三線,下沉到縣鎮);錯開模式(工廠集群、白牌工廠店)。如此一來,或許也能夠活得很滋潤,同時也填補了更多的市場空白區域。
量販零食連鎖戰局正酣,爆發、洗牌、合并等只是現階段的發展路徑,未來格局還將更加優化。路漫漫其修遠兮,市場仍需集結全行業之力不斷升級創新,加速量販零食連鎖賽道的規范化、集約化、增長常態化的長期健康發展。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