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熾熱酷暑有著無限激情的夏季,明亮強烈絢爛奪目的“多巴胺”以其不由分說的高飽和色調席卷了生活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從可見的食品包裝、私服穿搭、裝潢設計,到無形的音樂讀物、休閑旅行、性格測試,多巴胺以摧枯拉朽之勢,顛覆重塑著消費者的物質、精神雙重世界,似乎誓要以絢爛到奪目的鮮明配色一洗過往陰霾,在熱烈到狂暴的夏天噴發出極致的鮮艷與快樂,為消費者提供充足的情緒價值。
而如今,伴隨著猛烈的暴雨,張揚的夏天在轟轟烈烈中走向不可避免的結束,而在這個多變的夏天中紅極一時的多巴胺似乎也只是曇花一現,在熱點的快速切換與人們目光的不自覺轉移中,逐漸為市場所淡忘。那么,在風口吹過之后,多巴胺在飲食界留下了什么?未來,多巴胺的“狂飆”之路又將奔向何方?
風口之后,多巴胺包裝
成為日常
在探討“多巴胺風”去路如何時,先讓我們認識下“多巴胺風”此前究竟有多火。5月,某小紅書博主憑借“多巴胺穿搭”系列視頻,1月之間漲粉43.75 W,一躍成為當月小紅書平臺漲粉最多的創作者;截至發稿時,小紅書上的“多巴胺”詞條有近500萬篇筆記,抖音#多巴胺女孩穿搭話題播放量超120億次,微信指數“多巴胺”詞條在整個7月居高不下,峰值達到1億以上……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孟亮對于“多巴胺穿搭”的走紅,并不感到意外。孟亮表示類似的消費流行趨勢曾經多次出現在人類歷史中,比如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迎來了以華麗聞名的二十年代。
毫無疑問,“多巴胺風”是今夏的一個爆點、營銷點,是帶有強烈的“網紅”屬性的。而網紅又似乎注定是要與短暫的聲望與注視掛鉤,與長久的遺忘寂寞相伴的。如今,多巴胺風被人們提及的次數愈來愈少,其話題的冷寂是否也佐證著其被人遺忘的事實?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除了被遺忘,短時爆火的某個現象級事件還有另一個結局,那就是走下神壇,回歸理性,融入日常,成為日常。就好像“打工人”不再是戲謔狂歡的符號,而成為職員日常自稱的代號;淄博燒烤不再日日夜夜大排長龍,而是逐漸回歸到爆火前的原有秩序。多巴胺風也是如此。
相較于此前大張旗鼓地宣傳,多巴胺風的明亮多色彩包裝逐漸成為食品包裝的基本配置。如樂事此前推出的淄博燒烤口味薯片,以青翠的小蔥搭配覆蓋鮮紅燒烤料的大塊烤肉,憑借鮮明的對比色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金絲猴推出的爆汁夾心軟糖系列一改以往透明包裝的紅白藍配色,而改用帶有極高飽和度的紅、粉、紫與藍色對撞,同時以極具食欲的草莓、桃子和葡萄為背景,緊緊抓住消費者的眼球,為其提供情緒價值。縱覽如今的商超貨架不難發現,撲面而來的高飽和色度、五顏六色的色彩搭配早已成為多巴胺的天堂,多巴胺包裝已悄無聲息毫不違和地融入了人們的日常。
情緒價值之外
品質與社會價值凸顯
太陽底下無新事。多巴胺爆紅的內核就在于其內含的情緒價值,而要談及多巴胺包裝的過去與未來,也要從情緒價值這一角度入手。
億滋國際的一份零食報告中指出:高達80%的消費者表示,會通過食用零食獲得精神及情緒上的滿足。傳統的消費模式以品牌、價格和品質為主導,而多巴胺消費強調的是個性、創意和情感表達。消費者更加注重色彩和個性化,而不再僅僅關注品牌標簽和價格標簽。
來自安徽的00后女性消費者認為王老吉最近推出的新包裝更易讓她記憶深刻?!埃ㄍ趵霞┳罱瞥龅漠a品不再只是經典紅色包裝了,還懂潮流整了‘多巴胺’罐身。呼聲最高的是大家百看不厭的經典紅罐,其次就是酸酸甜甜代表黃色包裝刺檸吉,然后帶有花香的‘粉嫩少女’山茶花風味,以及最近新出的綠色罐身藤椒青提。期待下次還有什么不一樣的顏色?!贝送庖灿邢M者表示可愛的多巴胺包裝看著就能感受到快樂。
業內人士認為,多巴胺的“情緒療愈”作用,不是源于服裝或者美食自身,而是通過繽紛的色彩調動了積極正向的情緒,是一種積極的聯想,將不好的情緒和壓力轉移為明亮色彩帶來的愉悅開心的感受中。
依靠情緒價值一夜翻紅的背后,多巴胺包裝的狂飆之路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業內專家指出,多巴胺概念的進化與發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社會對于積極情緒的潛在需求,也是未來營銷重點的新風向。對于各品牌而言,這門“情緒生意”既可以從外創新,也能向內深入,進一步挖掘消費者在情緒消費方面的可能性。
如快餐品牌漢堡王將多巴胺包裝與我國傳統文化與非遺工藝相結合,賦予多巴胺包裝更為深刻的內涵。通過將景泰藍、金壇刻紙、桃花塢木版年畫、徽墨等非遺工藝融入包裝和周邊,加以烈火鍛造,漢堡王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承者致敬,漢堡王明星產品皇堡也推出全新景泰藍、金壇刻紙兩款非遺薪火包裝。
此外,多巴胺作為一種包裝形式,也應與品牌原有風格調性統一,找準發力點和不同點,避免同質化。盡管都是紅色, 但可口可樂、紅牛與王老吉的紅色搭配卻各有不同,足以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前文所言,在保留原有風格基礎上,王老吉近來也正嘗試不同色系,另消費者耳目一新。
值得注意的是,多巴胺包裝作為產品軟實力,只有配合過硬的產品質量和性價比才能實現錦上添花的效果,激發消費者復購欲。為了追求包裝的華麗而忽略產品的創新升級,只會讓消費者產生徒有其表的心理落差,不利于品牌的長期發展。
總體而言,多巴胺包裝已逐漸成為常態,而想要出圈,除了高飽和配色和創意外,更應在產品品質和品牌社會價值等方面發力。多巴胺營銷的巨大成功毫不費力地證明了情緒價值的巨大商業屬性,多巴胺包裝背后,品牌還可在情緒價值上投注更多精力,尋找下一個爆點發力點。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社會成長起來的Z世代,他們雖然重視消費的情緒價值,但同樣也會追問“值不值”的性價比問題,嘗鮮過后,多巴胺營銷還能激發多少復購效應?或許企業還需從多巴胺色彩的天然原料添加,以及產品本身的健康屬性、品牌力的長期打造等多維度考量,才能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