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常規預制菜產品來說,魚類預制菜由于其品類的特殊性,似乎對于產品本身的要求更高,特別是對于C端消費者來說,他們不僅會對標餐館的口味,更會對標家庭烹飪中的品質。這也決定了即使魚類預制菜想要在C端有所建樹,搶占“魚經濟”高地,也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如今仍處于有類無品的魚類預制菜消費市場中,品牌化或將是跑出同質化,提升品類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從安全到好吃,到更健康
其實,關于預制菜這一品類很多C端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食材的安全、衛生問題,這同樣也是魚類預制菜產品在消費市場認知度能否不斷加深的關鍵點。魚類預制菜企業應在滿足口感及保質期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產品明確定制食品添加劑的安全用量及配比規則,尤其是酸菜魚、烤魚、水煮魚等重口味,制作工藝復雜的菜品;對于以新鮮食材為本味的清蒸魚、涼拌魚片等產品,更應重注加工與貯藏技術的提升,而不是依賴于化學調味劑來保持新鮮度,盡量做到零添加。此外,隨著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魚類預制菜品牌還應利用數字化生產定制工藝標準,制約由加工、生產方式不當,儲存不當等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
如何將魚類預制菜這一細分品類打出差異化競爭優勢,未來或還將附加精神層面的情感需求,讓消費者能夠吃到新鮮的,吃到地標的,吃到更好的、更健康的優質產品。例如,開化清水魚、茂名羅非魚、珠海白蕉海鱸等具有地理標識的優質食材,依托自身的地域優勢、健康品質,亦可將成品預制菜提升到新的檔次,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也有利于品牌協同下影響力的打造。
此外,同一種食材同一口味,也會出現多個品牌、多個產品,就像酸菜魚一度成為消費者購買預制菜的第一選擇,隨即市面上就會出現N個酸菜魚品牌,消費者都能挑花了眼,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因此“差異化”是預制菜品牌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魚類預制菜品牌也可以通過創新菜品品類打造產品差異化,建立品牌價值。
精準布局渠道分級
打造定制化或更易出圈
對于更多初創的魚類預制菜品牌來說,想要在常規的商超賣場、傳統的電商渠道與千味央廚、國聯水產、恒生等行業領先品牌競爭,是一件很難的事。即使目前魚類預制菜仍處于有類無品的市場現狀下,但依舊不乏這些有著強大供應鏈體系的品牌企業占據著先天的市場優勢。
當產品本身已經陷入同質化包圍中,除了在產品端的研發升級之外,還需及時對渠道進行精準劃分,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進行更加細化布局。想在魚類預制菜品類中建立品牌競爭,核心還是要定位重點溝通人群,聚焦、洞察到消費者對于魚類預制菜食用場景的接受度和普適性。鑒于更多的消費者對于魚這種富含高蛋白的營養補充食材有著很高接受度,因此在渠道切入時可以更加大膽一些。
例如,將月子會所和校園場景這樣的特殊渠道作為切入點,以品質更高的定制化魚湯、清蒸魚等為核心,將還原本味,更符合這類消費人群健康需求的預制菜產品打出聲量;而將烤魚、水煮魚、酸菜魚等這類常規渠道競爭十分激烈的同質化產品,可以通過偏向容器化的包裝設計,打進露營基地、戶外商品店,甚至劇本殺門店等更加符合當代年輕人聚會的場景中,主打便攜、美味,在提升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也更容易跳出同質化包圍,有著更鮮明的品牌調性和影響力。
此外,不可忽視的抖音、快手等新興電商平臺和小紅書、知乎、B站等內容平臺通過自建站內電商閉環、評論區組件、站外跳轉等方式擴展線上商品銷路,也可以成為更多魚類預制菜新老品牌未來發力的前沿陣地。
利用移動互聯網工具
營銷方式更應多元化
在今天的消費市場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已經成為常態,更是一種共識。因此,在精耕細作產品的同時,品牌宣傳更需提前造勢,助力提升品牌的市場認知度。
首先可通過消費大數據,精準制定產品銷售、活動推廣、產品折扣、產品體驗等活動方案,讓消費者在產品消費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和消費信心,可加深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粘性和忠誠度,進一步延伸預制菜品牌的附加值。
近年來優秀的營銷范例當屬新消費品牌,他們以營銷先行或者營銷驅動,先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位置,再同步升級產品、強化制造、鋪設渠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元氣森林。許多預制菜企業參考元氣森林等新消費品牌的成功營銷范例,現在有野心的預制菜玩家已在向營銷特別是品牌營銷傾斜更多資源,在打磨產品的同時,在以“兩微一抖一分眾”為主的營銷陣地全面發力,搶占用戶眼球,企圖鎖定預制菜頭部品牌標簽。例如,2022年,叮叮鮮食孵化的預制菜品牌叮叮懶人菜在抖音直播帶貨,直接做到了5000萬銷售額,成為抖音預制菜銷售月冠軍。
更專注、更強調價值性
必將是大勢所趨
未來,無論是魚類預制菜還是其他品牌預制菜品牌,按照傳統的工業產品的成本邏輯理念,以降本為關鍵來做產品必然是行不通的。想要將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強化,一定是要用好的菜,用好的肉,用好的魚品來去生產優質的預制菜,才能具備長期售賣的基礎。所以未來預制菜一定會從成本邏輯進化到價值邏輯,進而加速品類升級,提升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所以,預制菜絕對不僅僅是簡單的罐頭食品,更多的是考慮貯藏時間。隨著技術的進步、冷鏈技術的發展,從重視“基礎品質保持周期”,只要吃了沒病不變質就可以用,變成注重“專業風味保持周期”,一定會變成這樣的轉變。這樣的轉變才是科技進步、企業發展的邏輯。
優秀的預制菜品牌會更加重視某一品類或者某幾個品類單品的研發,注重新科技的應用。只有把預制菜變成科技技術的疊加,改變原來低品質、大而全的這種加工模式,預制菜才會有競爭力,這是未來預制菜的一個核心。
如果說2022年是預制菜標準化的一年,那么2023年將會是更多預制菜企業競爭渠道和品牌化的一年。目前國內預制菜企業中具有市場優勢的品牌不在少數,但與C端消費者真正產生連接的卻并不多。普遍消費端只是對品類有所區分,尚沒有形成更高的品牌認知。對于預制菜企業來講,誰先進行品牌戰略布局,誰就抓住了市場。以打造品牌為旗幟來增強飲食文化的注入,提高對源頭食材的把控力,提升工藝的科技含量,無論是針對魚類預制菜的“魚經濟”,還是針對其他品類常規預制菜來說,都將有著更大的市場空間!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