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好吃,但不好做!”這樣的話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對于今天這群90后乃至Z世代主流消費群體來說,在孩童時代的日常家庭飲食中吃魚似乎并不是什么難事兒。畢竟作為優質蛋白的魚,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營養補充菜品,也是很多父輩和祖輩的拿手菜之一。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成長為生活中的主角,更獨立的生活讓這群想吃魚的人很難自己動手完成從鮮魚到成品魚肴的全過程,這其中的每一個步驟似乎都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一場關于家庭場景下吃魚的拉鋸戰在嘴饞和現實之間不斷上演。
與此同時,關于做菜與省時、方便之間已經碰撞出了新的火花——預制菜。預制菜出道即火爆,無論是C端還是B端渠道,當之無愧都占據了流量和品類的C位。在這樣的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年輕人想要在家輕松吃到一頓新鮮、美味的魚,似乎已經不再是難題。其中,酸菜魚、烤魚這些制作難度更高、口味豐富更受歡迎的“硬菜”,毫無疑問占據了魚類預制菜中絕對的霸主地位,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捧。
酸菜魚打響魚類預制菜爆品“第一槍”
酸菜魚作為川菜的經典菜品,早已突破地域限制,隨著口味大眾化接受度越來越高,已經擁有了廣泛的消費群體。如今,酸菜魚預制菜作為預制菜爆品之一,市場規模也呈快速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酸菜魚預制菜市場規模達67.1億元,隨著近兩年迅猛的發展勢頭,預計2025年將增加到204.7億元。
為什么酸菜魚能夠在魚類預制菜中脫穎而出?其中,新鮮一定是第一步,隨著企業升級生產技術和完善冷鏈物流已成為酸菜魚預制菜企業發展的關鍵。此外,不僅在于酸菜魚本身就是一道比較難做的“硬菜”,更是因為在口味和場景的適應性層面更強,同時價格層面又低于外出就餐的成本。數據顯示,多人聚會是酸菜魚預制菜消費的主要場景,其中高達66.7%的消費者會在慶祝節假日的場景中食用酸菜魚預制菜,而獨自一人食用酸菜魚預制菜的比例僅有15.4%;消費者主要會在中餐和晚餐的正餐時間食用酸菜魚預制菜,比例均超過四成。
而在渠道層面,酸菜魚預制菜的爆火離不開時下線上直播帶貨,以及小紅書、短視頻等分享平臺種草的合力。根據調查顯示,目前線上是消費者購買酸菜魚預制菜的主要渠道,其中大多數消費者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購買,比例為74.3%;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作為近年新興的網購渠道,也有31.2%的消費者選擇。其關鍵在于,主流的中青年群體作為酸菜魚預制菜的主要消費人群,早已形成了網購的習慣;同時,近年用戶快速增長的短視頻平臺也逐漸成長為當代消費者線上消費的聚集地,這也吸引了很多品牌進駐,不斷強化整體商品布局。
酸菜魚預制菜中的佼佼者叮叮懶人菜合伙人林鄭煥表示:“先從需求場景出發,再去看市場上有哪些產品能夠匹配這個需求,然后再看供應鏈能不能實現,最后再把一個產品打磨出來。誰增長最快,誰潛力最大,誰最有可能做到單品里的第一名,那我就重點把它打造成下一個爆品。”而酸菜魚預制菜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標桿性的大單品。目前,叮叮懶人菜等品牌自建研發團隊不斷“打磨”、升級酸菜魚品類,在行業競爭中具有頭部優勢。
讓烤魚變得沒有“邊界感”
作為預制菜的主流品類之一,魚類預制菜自然不能僅憑借酸菜魚預制菜這一大單品闖天下,后續力量也得及時跟上,而且在大眾接受度層面不能低于酸菜魚這一產品的受眾基數。而口味普適性是預制菜單品能否在全國范圍內走俏,乃至成為億元級別爆品的關鍵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烤魚預制菜也成功破圈,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即使全國各地的餐飲習慣不盡相同,但對于烤魚這一款產品來說,反饋卻顯得出奇一致,而且哪怕其口味始終非常經典,主要集中于香辣、麻辣、蒜香、青花椒等幾大主流口味,但這依舊不影響它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其實,在很多消費者心中,烤魚是有著絕對“邊界感”的,因為在工藝制作層面上家庭場景很難順利實現,而且在口味的調配以及火候等諸多方面也有著更高的要求。而烤魚預制菜的出現,則是成功打破了這一“邊界感”,讓加工變得更簡單的同時,也拓展了更廣的消費場景和渠道。
預制的烤魚價格相對實惠,更利于形成復購。以國聯小霸龍風味烤魚為例,一盒1000克左右的羅非魚烤魚,在天貓超市的售價為79元,換算下來1斤烤魚還不到40元。相比外面烤魚店的價格,更加實惠。在消費者消費行為趨于理性,注重降價不降質的當下,烤魚預制菜顯得頗具性價比。
“年魚經濟”加速魚類預制菜發展
相信在全國的很多地方,年夜飯必須要有一條整魚,甚至很多時候在當天的飯桌上是只看不吃的,寓意為“年年有余”,因此又稱之為“年魚”。隨著消費升級的推動,預制菜又開始拓展到年魚這一細分品類。從“年魚”及“年魚經濟”概念提出到年魚產品開發,再到年魚品牌強化,各方積極開展營銷推廣活動,激發消費市場對年魚的需求,推動魚類預制菜又一產品系列的拓展與發展。
隨著“年魚經濟”的不斷推廣,“年魚”概念逐漸被人們所知悉。“年年有余”的寓意以及持續的營銷推廣,不斷加深人們對“年魚”的節慶印象,強化“年魚”與新年的聯系。各種年魚經濟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拉動消費需求,魚類預制菜這種年魚產品成為許多消費者新年期間的購買選擇,過年買年魚的消費行為正在初步形成。
此外,從消費端的角度來看,預制菜年魚的興起,在節省了年夜飯制作時間的同時,也可以逐漸將年夜飯中的魚類菜品多元化。毋庸置疑,“年魚經濟”成功推動了以魚為載體的新年節慶消費,各大預制菜企業在春節前推出的各種年魚禮盒已成為消費者的年貨選購重點產品?!澳牯~經濟”初出茅廬就猶如一條“鯰魚”激活了水產業和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同時也讓魚類預制菜從主流消費群體逐漸進入更偏向于家庭消費的全年齡段消費者,奠定了更加廣泛的消費基礎。
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表示,“年魚”經濟實際上是新的賽道、新的模式,也是一個小的切口。特別是和預制菜相結合,將會碰撞出新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
魚類預制菜大單品背后的
那些事兒
“從流程來說,一條魚進入加工廠,要經過分揀、放血、去鱗、分段、腌制、冷凍等流程。如果是烤魚原料,可能還要經過油炸烤制再冷凍,之后才能作為預制菜出廠。”江蘇正源創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軍介紹,別看流程與普通烹飪手段并無二致,但面向普適的消費市場還需邁過幾道門檻。
首先是菜品研發。“目前市場上魚類預制菜基本以酸菜魚片和烤魚原料為主,其他也有如清蒸類,品類相對穩定。魚類在預制菜市場份額占比較小,市場動力不強,這就意味著新品類產品進入市場需要經歷漫長的產品研發期和磨合期:這條魚是適合清蒸還是紅燒又或是加酸菜?做成魚塊還是魚片?是鋁箔盒加熱還是塑料袋包裝?均需細細考究?!坝械聂~僅僅是解決泥腥味就要耗費大量時間?!崩钴娊榻B。
當邁過菜品研發的門檻,緊隨而來的就是加工工藝的考量。水產品尤其是魚類產品含有高蛋白,處理不好蛋白質易變性,故而對加工的時間、溫度控制要求比較嚴格。如果加工方式不恰當,會導致魚肉比較糜和散,沒有彈性和韌度,從而影響整體口感和味道?!翱偟膩碚f,魚類預制菜增幅較快,但如果想將一條魚推上預制菜賽道,養殖規模、養殖成本、魚的市場知名度、菜品研發等因素都需要考慮,此外還要等待市場對新品的反應過程?!崩钴姳硎?。
未來,魚類預制菜必然不會僅僅局限于時下熱門的幾款大單品,如何從今天酸菜魚、烤魚預制菜的出圈中找到消費和爆品規律,如何把新鮮、健康、美味、便捷等不同方面糅合到一起,形成魚類預制菜區別于其他預制菜品類的差異化打法。這或許才是這條“游”進預制菜江湖的魚,能否掀起消費巨浪的關鍵所在。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