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凍品消費市場,已經日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從品類,還是從品牌、渠道等多維度來看,凍品消費早已不再是早年間速凍米面、水餃,以及牛羊肉等單一的發展路徑,今天的消費者更偏向于多樣化的消費場景、多元化的產品類型、全方位的營養搭配。尤其是在過去三年的消費中,家庭中的凍品消費正在呈指數級增加,逐漸形成主流趨勢。
不過,今年的凍品消費市場動態,似乎顯得并不盡如人意。無論是近年來大火的預制菜賽道,還是熱度屢創新高的冰淇淋品類,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作為一名深耕行業多年的凍品經銷商,應該有提前預判市場的能力,在“風暴”來臨前,及時調整產品布局,以及渠道通路,緊緊圍繞消費需求,打造屬于自己的渠道優勢。西安孜泉商品公司(原陜西泉利公司)總經理劉權利,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敏銳市場洞察力的凍品資深經銷商,深耕西安市場多年,逐漸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經銷商之路。
專注代理大品牌
推廣售后有保障
對于經銷商來說,選對品牌是經營路上的第一步,如何選擇代理的品牌,如何匹配自己的渠道都是關鍵。在談到如今代理的凍品品牌時,劉權利表示,三全、思念、灣仔碼頭、海霸王、安井、永達、海欣、興咸、航宇,以及雀巢、伊利、八喜、光明等品牌,自己都在做。不難看出,無論是速凍米面制品、冷凍生鮮,還是冰淇淋等產品,無一例外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線品牌,而這也是劉權利的經營之道。對此,劉權利向記者談到:“按照今年這個內卷程度來說,我今年的品牌要求全部轉到一線,我會把之前的一些小品牌全部砍掉。就拿三全和思念來說,他們有一些品類和我們之前做的一些小廠,或者二、三線品牌的產品價格,基本上差異化不是很大,大概也就兩三個點。對于我來說,我肯定愿意去做這些一線品牌,畢竟一線品牌第一它質量有保證、第二它有售后?!?/span>
同時,在談到產品成本的調整以及品質保障時,劉權利還表示:“在服務這一塊,大品牌的廣宣各個方面都會給我們公司帶來更多的市場政策支持。但是像小品牌它只是講價格,如果外面價格更低,那他如何降成本?只能在質量上下降,以減少成本。這還是因為小企業供應鏈體系沒有那么完善,它可能成本壓的也不是太低。相較于大廠來說的話這塊就顯得更加游刃有余,對于我們來說也利益最大化。因為作為食品人來說,不能光單純地去做生意,你還要做良心?!?/span>
未雨綢繆,及時調整渠道布局
對于經銷商來說,“渠道為王”絕對是真理。這其中,大流通無疑是最為常規的一種渠道,往往走量是很大的。不過從市場長線來看,發力終端布局,或許才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對此,劉權利就表示:“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做大流通渠道,但是大流通其實是沒有根基的。無論是串貨,還是品牌之間的競爭,對于我們代理商的長遠發展來說,確實很不利。就像今年的市場如果按照往年的數據分析,例如雀巢我們往年銷售額都是在1500萬~2000萬之間,光明也有個500萬左右的銷售額。但如果今年我們還是像往年這樣的一種銷售布局的話,肯定會虧得很慘。今年年初,我們不僅把冰淇淋品牌中最大的雀巢和光明暫時停了,還把渠道扭轉到了終端這塊兒,自己包場來做。在這樣的布局下,今年終端這塊兒做得還可以,大概能做到一千五百多萬?!?/span>
談及未來布局時,劉權利說,在未來的三年里,我可能會把大流通領域中的一半市場份額放到終端來,變被動為主動。這樣再去跟這些一線廠家談合作時,就有了更足的底氣。其實對于凍品賽道來說,市場中大流通渠道的占比還是很大的,如何適時切換布局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此外,關于凍品賽道中的選品重點與趨勢研判,劉權利向記者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在我結合了今年和去年下半年的市場數據以及個人判斷后,我認為在凍品市場中,早餐類的產品反倒是一個可以爭奪的高地。像原來我們在做三全和思念的手抓餅、包子等等產品,總的來說動銷很慢。但是從去年的10月份到目前來看,這種偏向于早餐類的一些產品銷量有很明顯的提升。其中,核心市場需求則在于家庭早餐消費場景的日益強化,其中預制烘焙類產品,更是備受關注?!?/span>
全食展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33934號-3